農歷馬年剛至的這個2月,堪稱名副其實的電商合作月,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伺機而動、拉攏戰略同行來彼此抗衡,讓業界感嘆“國內電商行業突然變天了”。
2月18日,記者從1號店方面得到確認消息,1號店將與以圖書電商起家的當當網進行戰略合作,合作簽約時間定于3月5日。

而就在同一天,業界同時爆出傳聞稱,擁有自家電商平臺易迅的騰訊將在近期正式參股京東商城,后者在春節期間宣布了赴美IPO計劃。入股完成后,易迅或被并入京東旗下一同經營,加上基本板上釘釘的騰訊戰略投資大眾點評網消息,騰訊旗下的電商矩陣已經迅速擴張。
馬化騰的老對手馬云也并不示弱。本周內,其有關投資旅游電商網站攜程以及投資網絡安全公司360的消息也甚囂塵上。
當當網展開“聯盟自救”
一個賣書起家,一個以網上超市聞名,近年來形勢嚴峻的當當網與沃爾瑪投資后的1號店能擦出怎樣的火花?用戶群的差異化又將給兩家電商公司帶來什么?這些問題自合作傳聞走漏起就被反復提及。
根據記者從接近上述公司的內部人士處得知,兩家公司最初在2013年下半年就已經開始接洽推進,只是雙方公司都要求“事成之前嚴格保密”,因而這宗合作相比其他高調的電商組隊而言,一直都不被外界所得知,甚至資深業內人士都深表意外。
2010年12月當當網成功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發行初期的股價約為27美金,而在此后三年多的時間里,當當網雖然業績增長了近5倍,股價卻已驟然縮水至10美金不到的水平。當當網董事長俞渝近期坦陳個中艱難,稱“當當網差點被上市拖垮”。
面對圖書品類較為單一的發展瓶頸,當當網早前就開始痛定思痛,集團內部確定了“走出去,請進來”的戰略。2012年,當當網旗下的圖書、日用百貨兩個品類就已入駐了天貓。盡管如今當當網與1號店對合作內容三緘其口,但行業普遍的預期是二者會復制此前當當網與天貓的合作模式,雙方強勢品類互相入駐。
談及外部合作的嘗試,俞渝表示,當當的經營模式已從自營式的電子商務轉型到了有招商的商業模式上來。自營業務還是像以前一樣把貨放在庫房送出去銷售,而全新的招商模式則是邀請其他的品牌和商店通過當當網的平臺各自進行銷售。
“1號店與當當網下月初將敲定簽約的這宗重大合作,最初就是由當當網兩位高層主動提出和著力推進的,1號店的部分更多是接受這一同行借力提議的角色。由此可見當當網轉型的急切程度。”前述內部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
“具體合作細節將在3月5日北京舉行的戰略發布會上一并做出解釋。”1號店方面表示。
外界猜測,當當網與1號店一旦達成互相入駐的協議后,當當網強勢的圖書品類和1號店傳統優勢的快消品品類將強強聯合,彌補對方品類的短板以增加用戶粘性。不過有消息稱,未來兩家公司在購買后臺系統與支付渠道等環節仍舊會保持各自獨立的生態。
電商組團“神仙打架”
當當網與1號店的聯手出擊,無疑是為了在電商“二馬大戰”(馬云領導的阿里巴巴集團與馬化騰領導的騰訊集團)中增加自身勝算而為之的。
有業內人士直言,從近期接連爆出的電商收購與資源聚攏大事件中不難看出,中國電子商務巨頭不斷的合縱連橫已讓未來電商競爭注定成為“神仙打架”的寡頭競爭局面。
根據數據顯示:去年第二季度國內B2C市場交易規模達1572億元,同比上漲82%。其中,市場份額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前五大企業市場占有率已經高達77.4%。而如今爆出互相聯盟的當當網、1號店與被整合的易迅網均是分屬第6-10名的第二軍團之中,與其他競爭對手瓜分剩余約四分之一的市場。
除了排在第二梯隊的“1號當當”合作,身處第一梯隊的電商爭奪已經全方位系統化的在騰訊與阿里巴巴的各電商環節中開展。
騰訊聯手京東,從而整合易迅與京東的資源可能成為行業變局的最大推動源。國內電商行業專家魯振旺表示,易迅并入京東能讓京東少了對手,估值可繼續提升,而騰訊獲得財務變現。騰訊一旦成了京東的大股東,在未來微信跟京東的合作方面也獲得了主動性(比如獨家入口)。
現今“二馬大戰”已經在電商領域打得如火如荼,騰訊為了扶持自身電商及配套支付工具,在旗下微信官方悄然開展了第4次針對阿里巴巴系的大規模封殺。有消息稱,微信在最近幾日已徹底封殺了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并對微信使用中文字所提及的銀行卡、支付等電商交易相關的“敏感詞”進行卡點,多次使用后或會被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