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電子商務 » IPO熱潮創新高 科技行業會重演泡沫破滅嗎?

IPO熱潮創新高 科技行業會重演泡沫破滅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3-07 09:02  瀏覽次數:20
   目前在硅谷,互聯網泡沫是一個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不過,這是一種健康的討論,并且能夠讓人們除了潛在收益以外還能夠認識到投資的風險。
IPO熱潮創新高 科技行業會重演泡沫破滅嗎?
 
  并不是每個公司的首席財務官都有機會看到自己公司的市值在一天之內實現翻番的。而彼得?巴德維克(Peter Bardwick)卻幸運地經歷了兩次。
  美國著名在線財經新聞網站MarketWatch Inc.于1999年1月15日上市,發行價為每股17美元,而上市首日收盤價報收于每股97.50美元,市值更是一舉超過10億美元。當時,巴德維克就是這家網站的CFO。而在14后的2013年9月20日,數字廣告公司Rocket Fuel Inc.上市首日的股價也大漲了116%,而巴德維克恰恰又是這家廣告公司的CFO。
 
  雖然去年Twitter Inc.和閃購網站Zulily Inc.的上市再次掀起了在美IPO企業上市當日股價漲幅的又一輪新高,但與此同時市場關于硅谷新一輪資產泡沫的擔憂也甚囂塵上。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在2013年同比大漲38%以及Facebook上個月斥資190億美元收購即時通訊服務提供商WhatsApp也給“市場崩盤論”的擔憂蒙上了陰影。
 
  然而,一些投資者、銀行家和風投資本家卻認為,此前華爾街幾乎每次都要強調的“這次不同”確實會在2014年應驗了,因為目前在美上市的科技股大多都是經驗豐富的大型公司,而且其上市估值也越發理性了。根據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金融學教授杰伊?里特爾(Jay Ritter)收集的數據顯示,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期間在美上市公司的平均市銷率(Price-to-sales ratio, PSR)幾乎是2013年同期的6倍。數據還顯示,去年在美上市公司的平均成立時間也是2000年同期的兩倍。
 
  既得利益保障投資持續性
 
  巴德維克在Rocket Fuel位于加州紅杉市的總部接受了媒體的電話采訪。他在采訪中表示:“現在的投資者已經變得越來越有識別力,并且更加看重單個業務的增長。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幾乎每支股票都在上漲,而在上漲趨勢停止后,市場就出現了非常混亂的局面。”
 
  MarketWatch此后再也沒有超過其上市首日收盤后的市值,而且其股價還在2001年下探至每股1.26美元的歷史最低點,不過該公司仍在2005年以每股18美元的價格被道瓊斯公司(Dow Jones & Co)收購。而Rocket Fuel的當前股價也幾乎是其IPO發行價的兩倍。
 
  根據數據顯示,去年有208家公司在美國上市,融資累計超過560億美元,創造了自2007年以來的融資新高。其中上市融資規模超過1億美元的公司股價在上市首日交易中平均上漲了21%,也同樣創造了自2000年以來的同比增幅新高。
 
  紐約大學行為金融學副教授伊恩?德索薩(Ian D’Souza)指出,那些堅持認為“這次不同”的人們在既得利益的驅使下會保證這種投資趨勢一直持續下去”。
 
  多因素導致互聯網泡沫
 
  德索薩表示:“現在的問題是,互聯網股市是否會在現在或者大盤再次上漲30%以后出現崩盤,因為互聯網泡沫是在投資者心理和股市流動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產生的。”
 
  1999年下半年,美聯儲提高了利率,并導致美國經濟增速放緩,從而抑制了互聯網公司的增長前景,隨后互聯網泡沫危機爆發。當時,包括微軟和戴爾在內的全球大型科技公司紛紛下調財政預期,此舉給投資者投資新興互聯網公司釋放了警示信號。由于很多互聯網公司最終難以達到過高的凈利潤和營收預期,因此互聯網股價開始在2000年3月全面下跌。
 
  根據馬里蘭州立大學和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收集的數據顯示,截至2004年年底,在尋求風險資金融資的互聯網初創企業中,有52%的企業已經消亡了,其中就包括寵物電商Pets.com和在線雜貨零售商Webvan.com。
 
  財務數據是根本
 
  根據佛羅里達大學教授里特爾收集的數據顯示,雖然自2008年以來,在美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一直呈現上升趨勢,但仍比上世紀九十年代互聯網泡沫時期的市值低很多。數據顯示,2000年在美上市公司的平均市銷率為30倍,而去年的這一數字則僅為5.2倍。
 
  MarketWatch當初上市首日的市值則為該公司1999年年營收的46倍,而Rocket Fuel的上市首日市值則僅為該公司2013年年營收的7.6倍。
 
  在互聯網產業研究機構Robertson Stephens & Co.工作期間,泰德?托比亞森(Ted Tobiason)曾經親歷過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托比亞森指出,在科技泡沫危機持續期間,上市公司的市值經常“難以捉摸”,因為這些公司都沒有堅實的營收或凈利潤作為支撐。
 
  而里特爾則表示,現在進行IPO上市的公司成立時間更久,也擁有營收和凈利潤等跟蹤數據可供銀行對其市值進行評估。根據里特爾的研究結果顯示,2013年,由風投機構或私募股權機構支持的公司在上市時的平均成立時間為12年,而這一數字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期間則為4年。Twitter在上市時已經成立了7年。
 
  里特爾的研究結果還顯示,在2013年上市的公司年營收中值達到1.09億美元,而2000年的這一數字則僅為1,700萬美元。而今天的初創企業一直在推遲進行IPO上市,并從對沖基金、私募股權機構和其他富有的機構投資者那里獲得了多輪融資。
 
  上市門檻越來越高
 
  美國風投機構Sequoia Capital的執行合伙人道格?里奧內(Doug Leone)指出:“在上市之前,公司所有者總是希望確保公司達到一個合理的規模,這樣就能夠為實現預期的財政目標增加確定性。”
 
  里特爾也表示,IPO上市耗資巨大,這也成為阻礙年輕公司上市的不利因素。不過,這也使上市公司的類型更加穩定。根據普華永道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2012年上市的公司平均支出370萬美元的IPO費用,這還不包括支付給承銷商的費用。
 
  為提出IPO上市申請的公司提供咨詢服務的羅恩?考德(Ron Codd)指出:“現在,公司上市的門檻越來越高,因為你必須要符合多種監管規則和信息發布要求。”
 
  四大精英投行已不在
 
  對于小型公司來說,另一個不利于上市的因素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承銷很多互聯網公司IPO的精英投行現在已經沒有獨立存在的了。當時被譽為承銷IPO“四架馬車”的精英投行分別是:Hambrecht & Quist Group、Montgomery Securities、Alex. Brown & Sons和Robertson Stephens。
 
  里特爾表示,現在的科技IPO更多的是由大型銀行進行承銷,而這些銀行往往會拒絕承銷小型公司IPO。而在得知銀行可能不會派遣一位分析師來專門負責一家小型公司的股票后,這些公司可能就不會尋求IPO上市。
 
  而托比亞森則指出:“目前在硅谷,互聯網泡沫是一個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不過,這是一種健康的討論,并且能夠讓人們除了潛在收益以外還能夠認識到投資的風險。”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