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入股京東,大有以資本聯姻錘定電商“寡頭化”格局之意。不過,仍有細分電商在壓力之下延續滋潤,品尚紅酒網是其中一例—兩輪共計1.5億元融資到手后,品尚紅酒決定啟動上市進程。
在品尚紅酒創始人張輝軍的邏輯里,拋開移動電商戰略、線上到線下(O2O)布局、微信營銷等時下大熱的概念,品尚紅酒活下來主要靠兩點:一是深耕垂直細分領域;二是掌握上游采購議價權。
做細分除了與創始人意志有關之外,更多的是形勢所逼。
? 2013年中國商家對顧客(B2C)網絡零售市場研究報告顯示,阿里天貓穩坐第一,市占率高達50.1%;京東位居第二,份額22.4%;名列第三的是蘇寧易購,占比4.9%。
也就是說,第一梯隊僅阿里和京東就已經掃完72.5%的市場份額,若算上緊隨其后的第二梯隊—蘇寧、亞馬遜中國、1號店、當當網、國美在線、凡客誠品等老牌B2C,留給中小型電商的市場空間實在不多。
“騰訊將易迅并入京東,入口、客流、資本上也向京東傾斜,國內電商的寡頭化趨勢是可以預見的,但那是綜合性電商,并不是我們。”張輝軍說,如果在全品類的道路上跟阿里、京東硬碰硬,無異于快速消耗自身資源。只有在細分領域深耕,才有可能在被巨頭“干掉”之前把品牌做大。
“主打女性護膚品的樂峰、聚美優品都是很好的例子,它們都在專業領域做成了"小而美"形態,并得到了資本青睞”,張輝軍說,“顯然,細分領域的機會還是很大的,我們品尚紅酒一開始就只定位于做葡萄酒零售。”
相比起其他酒類B2C,品尚的確更為專一—許多電商都賣酒,但品尚只做葡萄酒。對此,張輝軍的解釋是:白酒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經銷商體系,若是主打白酒,相當于很多產品都只能從經銷商拿貨,而不是廠家直接供貨,這樣由層層經銷網絡走下來,費用也相應增加。
事實上,國內大多數酒類B2C打的是“擦邊球”—既與酒廠達成直供協議,又從經銷商處進貨。在酒類電商規模沒有觸動酒企以及代理商利益根本的時候,這樣類似串貨的擾亂價格體系行為是被默許的,但隨著商城規模做大,肯定會受到酒企和代理商反擊,這時候,商城是否還有價格優勢,就存在變數。
因此,張輝軍4年來主要做一件事,就是不斷飛去法國,拜訪國內經銷商沒有跑過的酒莊,爭取原產地直供。這樣的動作重復4年,就成了品尚活下來的第二個支柱—掌握上游議價權。
“我們獨家代理的品牌有153個,其中,世界頂級的牌子有11個”,張輝軍說,“別的經銷商若是想代理這些品牌,就要經過我們的首肯,成為我們的二級代理商。我們從中收取一定差價,這一塊帶給我們的利潤頗豐。”
說白了,獨家代理權本身就是從二級、三級、四級經銷商上賺取利潤。而基于這樣的獨家代理權,品尚紅酒在與酒莊進貨和被進貨的關系外,還衍生出了另一種業務關系—為酒企向自己的650萬在線會員推廣品牌。
“這是一種正向延伸關系。做葡萄酒B2C的電商也多了起來,我們要在主營業務的基礎上衍生出更多的盈利模式。我們能賣酒莊的酒,為什么不再幫它們打開中國市場而賺錢?”張輝軍說。目前,品尚紅酒拿下了包括智利黑貓酒、澳洲洛特莊園、德國漢凱在內的10余家酒莊的品牌運營權,占到品尚總業務的兩至三成。
最近,張輝軍正操刀一樁跨國入股案—如無意外,品尚紅酒將要入股產量占到加拿大30%的一家冰酒酒莊,這在國內尚屬首例。不難想象,將來要代理這類冰酒的中國經銷商們,或許只好向品尚交“買路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