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的亮麗年報背后,互聯網“一哥”醞釀更大企圖。騰訊公司昨日公布2013年財報,604億元營收、155億元凈利潤的不差錢背景下,騰訊計劃對在線支付、在線視頻、微信國際化三大業務進行大力投資,甚至會采用“向消費者與商戶提供補貼的方式”推進支付業務。

騰訊財報顯示,2013年營收604.37億元(約100億美元),同比增長38%;凈利潤達到155.02億元,同比增長22%。這也意味著騰訊繼續穩坐中國互聯網“一哥”的寶座。資料顯示,騰訊最大競爭對手阿里巴巴、百度去年營收分別約為70億美元、52億美元。不過,阿里和百度的業績增速均高于騰訊。
而具體到業務,最為人關注的微信及WeChat(國際版微信)的合并月活躍賬戶于2013年底達到3.55億,其商業化能力也在游戲營收數據中得以展現:去年四季度,基于手機QQ和微信的游戲中心,騰訊手機游戲貢獻了6億元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在描述2014年展望時指出,將繼續大力投資若干具有戰略性的長期項目,包括為網絡視頻服務購買內容及提升用戶體驗;在特定國際市場營銷及推廣騰訊的WeChat服務;鼓勵使用騰訊的支付方案,如通過向消費者與商戶提供補貼的方式。
其中,支付方案正是騰訊最近一段時間的業務重點和輿論焦點,圍繞財付通及其升級而來的微信支付,騰訊與阿里巴巴(支付寶)交鋒激烈,尤其是在移動支付、 O2O支付、互聯網金融等代表未來趨勢的新興領域,雙方展開了針對性的攻守戰爭。
而騰訊財報提到“補貼的方式”則意味著騰訊將圍繞支付業務展開更為瘋狂的爭奪,以大幅度圈地用戶和商家。
而在描述微信的發展時,騰訊財報也表示,展望未來,目標是通過提升核心通信及社交功能進一步提高微信及WeChat的用戶參與度,亦將利用公眾賬號及微信支付來探索中國的O2O及移動電子商務機會。
有分析人士指出,騰訊針對支付業務不差錢的舉動事實上已經通過另類方式有所展現。“對多個電商企業的大筆投資,等同于補貼式拉攏商家資源,嘀嘀打車、京東商城、大眾點評網甚至華南城等投資案例都將與微信支付產生親密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