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雙方公布的合作方案,阿里集團與銀泰商業將全面打通會員體系、支付體系,同時實現商品體系對接,并將組建合資公司。“這家合資公司有望引領今后零售業的未來。”銀泰商業集團董事局主席沈國軍昨日告訴南都記者。“一個是從地面走向空中,一個是從空中走向地面,雙方走到一起組成‘特種部隊’,產生一種全新的商業經濟。”阿里集團首席運營官張勇則用這樣一句話來描述雙方的“聯姻”。

“這個鏈條一旦搭建起來,整個零售行業的游戲規則就得改,后續的百貨商‘站隊’問題也會接踵而來。”艾瑞咨詢電子商務總經理傅志勇告訴南都記者,“據傳,騰訊近期也有可能會跟萬達商業聯姻。”王牌對王牌的顛覆對決或許已經悄然打響。
緣分從何而來
按照雙方公布的合作方案,阿里集團將以53.7億元港幣的總額戰略投資銀泰商業。把這項投資分拆來看,阿里集團花16.6億港幣獲得銀泰商業9.9%的股份,其余部分為總額約37.1億元港幣的可轉換債券。雙方約定在未來3年內,在相關法律法規許可的前提下,阿里集團可將可轉換債券轉換為銀泰商業的普通股股份,從而使得阿里集團最終在銀泰商業的持股比例不低于25%。同時,雙方還將組建合資公司,銀泰和阿里分別占股19.9%和80.1%。
“這個投資手筆與阿里此前入股日日順物流極為相似。”艾瑞咨詢電子商務總經理傅志勇對南都記者分析,阿里為代表的電商使命是“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與之對應的三大業務是阿里電商、阿里金融以及菜鳥網絡。“而隨著京東與騰訊聯姻帶來的競爭格局變化,阿里急需補足商品管控的短板。”
“而銀泰手頭握有700萬商品SK U,這將成為阿里打造O 2O商業生態圈的重要一環。”張勇告訴記者,2013年“雙11”期間,銀泰商業所有商場參加天貓購物狂歡節,這是營銷層面的合作,只是第一步;到了今年3·8節,銀泰又與“手機淘寶”及支付寶合作,推出虛擬購物卡,打通會員體系、支付體系,這是第二步。接下來的第三步是要實現商品體系對接,用數字化、大數據驅動商品供給和消費解決方案。
更具體說,“銀泰原有150萬V IP客戶,而今年3·8節的聯合營銷,就給銀泰帶來逾百萬的新會員。這種爆炸性的用戶量增長為兩家公司的合作注入強心劑。”銀泰商業集團首席執行官陳曉東進一步解釋,雙方將構建一套打通線上線下商業的基礎體系,實現線上線下的商品交易、會員營銷及會員服務無縫聯通。這套體系將對全社會開放,為所有的線下各大商業集團、零售品牌及零售商服務。
百貨商要“站隊”
但是,阿里和銀泰“聯姻”的關鍵還不止于此。
“雙方組建合資公司有望引領今后零售業的未來。”銀泰商業集團董事局主席沈國軍告訴南都記者,此前,也有其它互聯網巨頭給銀泰投來“橄欖枝”,“但我非常看好阿里集團,我們是要一起打造‘廣義消費者社區’的全新商業形態,繼而推動中國零售商業競爭進入新紀元。”
在這個O 2O生態圈中,“會員數據打通很關鍵,做大流量的結果是,大銀泰可以跳過代理商、批發商,直接跟品牌商談判,以銷定產。”昭邑零售咨詢CEO劉暉給南都記者分析,這個鏈條一旦搭建起來,整個零售行業的游戲規則就得改,傳統百貨的聯營模式將受到巨大挑戰。
后續的百貨商“站隊”問題也會接踵而來。“據傳,騰訊近期也有可能會跟萬達商業聯姻。”傅志勇對南都記者透露,未來的百貨業競爭絕對是幾大巨頭的“華山論劍”。
未來的理想消費場景應該是這樣的。“你到銀泰實體店試穿衣服之后,用手機掃碼,就可以完成支付、預購。然后先不急著提貨,你在商場再逛一圈,看場電影,回到家,銀泰已經將衣服送到了。”陳曉東說,簡單完成用戶和商品的數字化管理還不足產生顛覆性的變革,商品緯度數據化的意義是要庫存的地理位置,庫存的周轉動態連接起來,這樣才會促使網絡物流可行,成本可控。
值得一提的是,卸任阿里集團董事長席位之后,馬云就開始創建做物流的菜鳥網絡。而沈國軍的另一個身份恰恰就是菜鳥網絡的首席執行官。“菜鳥從去年5月份成立至今只開過一次新聞發布會,但是各項業務進展都在緊鑼密鼓進行中。”沈國軍說,顧客需求是最主要的,潮流是不可逆的,阿里和銀泰的使命就是要想辦法讓用戶享受科技帶來的成果。
資本并不看好
這是一場看上去“堪稱完美”的婚姻。受此消息影響,昨日,銀泰商業復牌后高開,較停牌前大漲16 .28%。但隨后,股價急速跳水,反跌3.1%。
“資本市場的表現說明,有人看好O 2O,有人還沒看明白O 2O。”陳曉東坦言,“做讓人看不懂的事情”,這是銀泰一向的風格。另外,市場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此項聯姻更大的目的在于做大估值,為阿里沖刺上市鋪路。
[相關報道]
阿里入股恒生?金融機構忐忑
阿里今年3月投資收購總額超百億元
南都訊 記者劉楊 謝睿 已啟動赴美上市步伐的阿里巴巴,不停地發動收購戰。僅在今年3月,阿里先后投資文化中國、佰程旅行網、T ango、銀泰商業,交易額總計超過百億元。最新消息顯示,阿里看上了同樣位于杭州的恒生電子,瞄準了金融交易行為分析的重要部分— 大數據。
上月中,在恒生電子宣布大股東重大重組事宜停牌之后,市場已經迅速將重大重組對方指向阿里巴巴。恒生電子是國內唯一能夠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全牌照”IT服務公司,幾乎協助各大金融機構掌握和管理其重要商業數據。
有知情人士向南都記者透露,阿里金融已經對恒生集團完成了初步盡職調查,雙方簽署了排他協議。而雙方對此均不作回應。
意在金融數據
上述人士認為,恒生電子突然變身熱門標的,可見目前金融IT服務商在互聯網金融時代的戰略價值,除了恒生電子,金證股份等相關企業都會受到關注。
囿于恒生電子2013年年報需等到4月15日發布,因此據2012年年報顯示,公司在基金、證券、保險、信托資管領域核心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93%、80%、90%、75%,市場份額優勢非常明顯。
而金融機構們對此項收購最為擔心的是,阿里可能就此掌握眾多機構交易和投資的大數據資源,一定程度上威脅到數據隱私和安全。
“我只是買恒生的軟件,他換股東自然是不會影響使用的,不過聯想到阿里金融云的戰略野心,還有阿里已經成為天弘基金的股東,這些就有點讓人忐忑了。”上海一中型公募基金公司總助坦言。
事實上,不少金融不僅使用恒生的交易系統,還使用資金清算系統、CR M客戶管理系統、客戶交易系統、量化交易系統、組合配置系統、交易清算系統、風險控制系統等。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中層亦對南都記者透露,有時候公司的一些創新業務對于系統的需求也是向恒生提出,然后進行定制后調整,如此一來安全性就打折了。
上述總助揣度,可能阿里在支付寶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等業務模式被央行叫停后,出手金融機構IT系統的恒生,寄望高速推進其“金融云”平臺的步伐。
而從更大的框架下的猜想是,如果阿里真的拿下了同在杭州的恒生電子,騰訊會否選擇同在深圳的金證股份?
昨日南都記者獲悉的恒生電子最新一期內刊顯示,該期主題即為“云計算”,其中就有透露公司正在尋求一些新的合作,包括與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公司探討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機會及新的業務形態。
無關指紋識別
上述人士透露,由于已經簽訂排他性協議,就意味著恒生電子暫時不能接洽其他的擬收購方。南都記者查閱年報發現,目前恒生電子的第一大股東為杭州恒生電子集團有限公司,持股20 .62%,此后排名第2-7位的股東均為投資基金。
2012年末恒生電子曾經停牌,業界一度傳出阿里巴巴集團和恒生電子集團將在金融支付、國際數據交換、IT后臺安全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而此次停牌之后,業界也一度傳出阿里是為了恒生控股的一家指紋識別企業,這家企業是目前國內指紋識別領域的龍頭企業。
不過,該說法得到了上述知情人士的否認。他表示,阿里旗下實驗室確實在測試跟指紋相關的產品,但目前沒有推向市場的計劃。
更大可能,或是與阿里巴巴的“金融云”融合。去年11月,阿里巴巴在北京宣布,將以旗下阿里云計算為支撐、結合支付寶等資源,推出面向銀行、基金、保險及證券等金融機構的專業的金融云解決方案,取名為“聚寶盆”。當時,在阿里“聚寶盆”計劃中提供主要金融產品解決方案的提供商恰恰就是恒生電子和金證股份。事實上,目前阿里巴巴積累的數據更偏向于消費習慣數據,而恒生電子的金融數據能夠形成更好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