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騰訊投資華南城后,阿里巴巴也宣布進軍商業地產。昨日,阿里和銀泰商業集團聯合宣布,阿里將以53.7億港元對銀泰商業進行戰略投資,交易完成后,阿里將持有銀泰商業9.9%股份及總額約37.1億港元的可轉換債券。雖然阿里和銀泰早已有業務合作,但在BAT(百度、阿里、騰訊)O2O“軍備競賽”從線上延伸至線下優質資源之際,業內人士認為,阿里需要通過投資更多線下優質資源,尋求線下的出入口。
借銀泰資源大拓線下出入口
根據協議,未來三年內,在相關法律法規許可的前提下,阿里可將可轉換債券轉換為銀泰的普通股股份,使其最終持股比例不低于25%。同時,阿里與銀泰將全面打通會員體系、支付體系,同時將實現商品體系對接。
事實上,這次并非阿里和銀泰的首次合作。2013年5月28日,菜鳥物流成立,天貓為菜鳥最大股東,投資21.5億元,占股43%,銀泰通過北京國俊投資有限公司投資16億元,占股32%。銀泰集團董事長沈國軍出任菜鳥網絡CEO,馬云出任董事長。2013年“雙11”期間,銀泰所有商場參與其中,率先嘗試線下選擇商品、線上支付購買的消費模式。2014年“3.8手機淘寶生活節”時,銀泰又與手機淘寶及支付寶錢包合作,推出虛擬購物卡。
對于阿里戰略投資銀泰,業界均表示看好。艾媒咨詢CEO張毅對新快報記者表示,O2O是未來不可逆轉的趨勢。如何將線上用戶引到線下,是阿里O2O發展中的最重要一步。“對于缺乏線上入口的阿里而言,投資銀泰商業更多的是為了線上覓入口,線下尋出口。”
具體而言,阿里看重的是銀泰在傳統零售業的資源和積累。截至2013年底,銀泰商業共36家門店,有近1000萬件商品數據的數據庫體系,并擁有近150萬名會員。張毅指出,借助于銀泰百貨業態中擁有眾多的生活服務類商家,這讓阿里直接輕松地接入大量商戶資源,從而迅速地完成商戶的圈地。
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當前口碑和情感成為影響用戶購買的主要因素,會員體系對于企業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著不可取代的位置。此外,雙方的支付體系全面打通,意味著用戶的支付寶將不僅能在線上和一些地面的零售終端購買商品,更能進入到商場中,讓整個的支付都通過支付寶來進行,也將有助于其與微信支付的競爭。
BAT圈地O2O為搶支付用戶
隨著行業內收購加劇,百度、阿里、騰訊(BAT)的O2O投資策略日益顯現。其中,騰訊的目標最為明確,包括大眾點評、華南城、樂居等投資,多以圍繞其微信所帶來的社交紅利來進行構建;阿里則是全方位布局,投資領域涉及地圖、社交、工具、金融等多個領域,當然這也凸顯阿里基于在O2O尋求接口的緣故;相比之下,百度雖然相對低調,但收購的腳步也并未停歇,通過收購糯米網,百度的O2O步伐提速。
但有觀點認為,BAT打來打去,歸根結底就是為了拿到移動互聯網的“船票”,而獲得這個超級入口的目的都是支付。獲得支付即獲得了用戶大數據支撐,也就可以相繼展開大數據營銷,況且控制了支付環節也意味著控制了整個O2O格局的流量入口。
此前,快的打車和嘀嘀打車的補貼大戰,騰訊和阿里都有不撞南墻不回頭的架勢,讓所有人都記住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至于此前被認為在支付領域落后的百度,近期也將發力支付環節。據了解,百度下周將舉辦“百度錢包”的品牌發布會,百度希望借此為用戶打造一站式移動服務,在用戶與商戶之間搭建起便捷、高效的服務交易平臺。
料傳統企業“上線”將加速
除阿里以外, 騰訊早在今年1月15日已宣布入股華南城。有分析認為,互聯網巨頭涉足百貨零售,有可能對百貨零售業產生明顯的蝴蝶效應,線下百貨可能要面臨“站隊”問題,單純的依靠原有線下零售模式難以應對O2O的變局。
資本力量的介入,很可能加速這些傳統百貨零售企業和互聯網巨頭的合作。”據張毅透露,今年春節以后,在一家風投牽頭下,有投資人成立了一個基金,投資目標是珠三角內優質的互聯網和傳統線下企業合作項目。
張毅指出,由于線上、線下購物的消費人群有著明顯區別,因此互聯網企業更希望通過投資收購來搶占O2O市場。他表示,一些擁有穩定會員或能補互聯網企業短板的傳統線下企業將成為下一輪互聯網巨頭投資的目標。“如連鎖酒店、在多個城市有分店的大型商場、擁有物流優勢的企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