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網宿科技(300017.SZ)盤中跌破百元,收盤放量暴跌7.06%,報100.10元。一度被分析師認為是“中國互聯網第一股”的創業板牛股,終究沒有給賣方分析師面子。甚至,網宿科技連像樣的保持一下橫盤也沒有。
當日的暴跌是3月24日以來第三次單日跌幅超過7%,在3月初中信證券等一批實力券商,將網宿科技的目標價定在170元,大力向機構推薦。
導致網宿科技跌落的原因是投資者對其價值的懷疑逐步得到印證—公司在CDN(Content DeliveryNetwork)的市場份額面臨客戶和運營商劫奪,對于CDN業務占主營業務80%以上的網宿科技來說,無疑是重大殺傷。
主業單一存硬傷
3月25日,中國電信與藍汛就共建CDN網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運營CDN網絡。通過合作,中國電信分享全網資源、藍汛ChinaCache提供CDN平臺、技術支持和客戶服務,雙方聯合構建CDN網絡運營平臺。“這是一個致命性的合作,作為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美國上市公司藍汛將網宿科技遠遠甩在了身后。”上海一位計算機行業券商研究員對記者如是稱。
CDN,即內容分發網絡。在電子商務時代,CDN的作用可謂是決勝于網絡千里之外利器。通俗易懂的解釋是:如果沒有該業務,即便是網絡帶寬足夠寬,用戶仍然無法獲得滿意的響應速度。在電商、視頻網站看來,足夠快、穩定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將決定用戶是下單還是離去。
美國上市公司藍汛是網宿科技的主要競爭對手,曾經有看好網宿科技的投資者一度天真地詢問公司,為什么不收購藍汛。事實是,藍汛、網宿科技的市場份額在2014年以前幾乎相當,都約為40%。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運營商主導一切的這個背景下,藍汛電信合作意味著網宿將逐漸被排斥在圈子之外。”
CDN一度為電商、視頻網站、電信運營商所忽略。原因是,運營商一度忙于解決用戶、帶寬的問題,而沒有對此業務有足夠的重視。
3月20日,機構投資者在調研時,亦曾經提出問題,如果運營商涉足CDN,對公司有何影響。網宿科技則回答稱,運營商做CDN存在一定局限,首先CDN是一項定制化程度很高的服務,而對于運營商來說更適合做標準化服務,其次CDN常常需要跨網服務,而運營商更擅長網內服務,很難跨網加速。
網宿科技等來了更壞的結果—運營商選擇了與競爭對手合作。網宿科技CDN的主要成本是帶寬價格,其上游供應商選擇了藍汛,運營商一旦提高帶寬價格,公司將大幅增加運營成本。
競爭對手的進取即是自己的失去。2013年年報顯示,網宿科技IDC服務,僅占主營業務收入18.63%,CDN服務占80%以上,2013年CDN業務給網宿科技帶來了近10億元的收入。
自建CDN的挑戰
3月初的時候,阿里云即宣布旗下的CDN(內容分發網絡)產品正式商業化運作,將資源開放給全球企業及創業者使用。“現在很多大型視頻網站、電商都有自建CDN的打算,因為,如果按照流量或者點擊付費,對著電子商務網站來說,都是一筆很大的開支,但是一旦自建,是一勞永逸的事情。”上述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3月8日,中信證券召開機構投資者參與的電話會議,繼續看好網宿科技,結論是:預計網宿科技合理估值為60倍市盈率,目標股價174元。預計2014年實現凈利潤4.5億,單季實現8000萬凈利潤等。
在當日的電話交流中,有的投資者就已經指出,阿里巴巴(滾動資訊)自建CDN對網宿科技的影響。但投資者得到的答案是:此事不是網宿科技下跌的理由;對網宿科技其實也不構成很大威脅,阿里推CDN業務將面臨三大風險:成本風險、商業道德風險、信息安全風險等,而且一般業務量大的電商,都更傾向于用專業的CDN公司。
3月20日,網宿科技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仍然堅持此論調,認為目前沒有影響,原因是其主要客戶對象與網宿不重合,網宿面向大中型客戶提供定制化服務,且網宿客戶覆蓋面廣,包括互聯網行業、運營商及政企客戶;阿里的加入有助于培養客戶CDN使用習慣、推動CDN產業發展。
不僅僅是阿里,更多CDN的用戶也開始尋求自我解決CDN問題。
另一方面,網宿科技的業務結構不協調也被投資者指責。國際上CDN企業貢獻大部分利潤的都是政企類客戶,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網宿科技該項收入占總收入比重較小,落后于競爭對手。
在網宿科技股價不斷走高的時候,也有部分機構已經獲利退出,景順長城內需增長貳號、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嘉實策略增長、全國社保基金一零六組合、泰和證券投資基金在2013年年報的時候,即已退出網宿科技十大流通股股東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