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電商平臺登陸傳統紙媒。《南方都市報》等12家報紙和阿里巴巴日前推出“碼上淘”業務,讀者用手機掃描印在報紙上的二維碼,即可在手機上完成下單付款。有專家認為,電商和紙媒的合作互補了兩方在線上線下的優劣勢,而報紙可能會因此產生新的盈利模式。
綜合媒體報道,《新京報》、《京華時報》、《東方早報》、《南方都市報》、《齊魯晚報》等12家都市類報紙聯手阿里巴巴推出的“碼上淘”業務日前啟動。讀者可以通過掃描報紙上的淘寶碼,獲取報紙上相關商品的信息,并在手機上完成支付等購物環節,即可達成交易。
綜合媒體報道,《新京報》、《京華時報》、《東方早報》、《南方都市報》、《齊魯晚報》等12家都市類報紙聯手阿里巴巴推出的“碼上淘”業務日前啟動。讀者可以通過掃描報紙上的淘寶碼,獲取報紙上相關商品的信息,并在手機上完成支付等購物環節,即可達成交易。
據報道,此次推出該業務的12家報紙媒體日均發行量總計近千萬份。
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未來,無論是新品發布還是品牌商的清庫存活動,我們都有可能選擇報紙作為首發平臺。”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與文化教研部高級經濟師郭全中稱,此次合作中,阿里巴巴與參與媒體采用了分成合作模式,合作的起因是阿里巴巴對線上與線下布局的重新思考。“阿里巴巴的線上資源較強,線下偏弱,而傳統媒體正好相反,兩者的互補成就了這一合作。而阿里巴巴也正在試圖通過這一合作試水傳統媒體線下渠道。”郭全中說。
有移動互聯網觀察家認為,在“碼上淘”過程中,報紙的價值將被重估,未來必將成為整合電子商務供應鏈的重要一環。更多商品和品牌可以借助報紙這一載體直接進入城市社區和百姓家庭,而報紙則通過商品流量分成產生新的盈利模式。
有評論認為,涉足電商或許是紙媒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在傳統媒體陷入發展瓶頸之時,移動電商業務或許是能為傳統紙媒帶來希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