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企業紛紛互聯網化,然而,不是所有的產業和產品都可以被互聯網化的,線上線下的程度,取決于產業和產品的一系列數據和網絡特性。僅選擇商品和服務的價格維度出發,我們可以繪制“互聯網微笑曲線”。該曲線將線上劃分為五個區間。
第一區間,高端奢侈品。這個區間的商品可互聯網化的程度不高。該類商品具有一系列的特性,一是大多為藝術品、珠寶、鐘表或限量版的奢侈品,而不是大規模量產商品,因此沒有必要借助互聯網來推銷量。二是對此類商品的價值認同,具有非常強的主觀性,成本加利潤不是這類商品的定價方式。三是這類商品往往強調文化、品味和體驗,鼓勵客戶親臨。四是這些奢侈品已在線下形成了復雜廣泛的生態鏈,難以也不必向線上轉移。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你也許將看到更多的LV大廈和LV營銷,但LV不會走奧萊路線,也很難以走線上為主。一些二三線品牌可能會走向線上。
第二區間,中高端商品或者服務。其線上化程度很高,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線教育、娛樂、零售金融和醫療。在線服務屬無尺度空間,而一旦涉及具體商品便需要電子地圖等尺度空間來配合,因此,可以預見線上化對這些服務業而言,是乘法放大效應。線下優質金融、教育、娛樂資源的價值將倍增。當然,部分電商自營或平臺運營的中高端品牌,如果產能端沒有太大壓力,可互聯網化程度也比較高。但我仍然寧愿相信,第二區間的線上化顛覆將首先在服務業取得成功,理由在于,中國的幾乎全部純電商都生存于無尺度空間,馬云雖然購入了mapabc,但離用好地圖還有距離。不能忽視的是,google實際切入的是以云為遠程支撐的在線服務。
第三區間,中檔貨品。這些貨品構成了亞馬遜和天貓的主體,線下競爭已十分殘酷。對這些商品和服務而言,走到線上是一種有些矛盾的選擇。線上化對其線下業務和客戶并非沒有沖擊,也就是說,這一區間的商品和服務,存在線上線下此消彼長的加減法效應,而不是第二區間的乘法效應。這使得許多商戶是懷著矛盾和忐忑心情走到線上的。有可能的一種格局是:線下以體驗和新品為主,追求利潤率和維護品牌;線上以折扣和甩貨為主,追求銷量和中低端市場覆蓋。但互聯網并沒有使第三區間變得更龐大。
第四區間,有效長尾區間。不是所有的長尾互聯網都能有力覆蓋。這些中低端的商品和服務,品牌效應較弱,價格競爭是首要因素,產品質量會存在巨大的差異性,未來在法律、稅收、監管方面的挑戰也不少。我們很難評價互聯網對這個長尾市場整合的社會福利效應,但可以判斷的是,這一區間,無法孕育成長出任何像樣的企業。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和第四區間存在一定的替代關系;在中高端優質資源由互聯網放大價值的時候,同時隱含著中低端資源由互聯網縮減其價值的可能。
第五區間,無效長尾區間。互聯網難道對長尾不是萬能的嗎?不是的,部分低價快銷品的零售市場,是互聯網也無法企及的。線上不是沒有接入成本,例如商品的拍照和展示;線上零售也需要物流配送時間。但對買盒香煙、打瓶醬油之類,路邊店可以完勝互聯網。
因此,O2O是趨勢但不是神話,線上線下共存是必然的,至少在我看來,馬云和王健林的打賭前景撲朔迷離。對只擁有8%社會零售額份額的電商而言,他們可能會更急切地走到線下,到那個92%的市場中來,拉客戶拉市場;而線下企業在壓力下,也會出現主動被動地線上化。
互聯網微笑曲線也折射出不同行業的可互聯網化程度是不一致的:
一是基礎設施的可互聯網化程度相當高,原因在于基礎設施已經是網絡化的;基礎設施的節點從復雜網絡系統而言是均質的;基礎設施更容易由政府推動而互聯網化;基礎設施的尺度空間已完整建立。因此郵政未來的前景遠遠好于郵政儲蓄。
二是生產端的可互聯網化的程度遠遠低于倉儲商貿流通領域,原因在于生產端節點的異質化太高,數據邏輯結構更復雜,而這些在商貿領域中都不復存在。
三是無尺度的金融、教育、娛樂服務的可互聯網化,高于需要尺度空間配合的商品生產和運輸。
四是產業集中度越高,簡單連鎖復制性越好的行業或企業,離互聯網化越接近。市場越分散、行業分包和供應鏈關系越不標準清晰,可互聯網化的程度就越差。
互聯網是一張神奇的網,但它不是靈丹妙藥,企業不是觸網就能飛高到月球去的。O2O——有人歡喜有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