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繞開阿里,聯合史玉柱成立合伙企業投資華數傳媒,或許還有另一重要原因。
有廣電行業人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廣電總局禁止外資參股有線電視網絡公司,馬云此舉或為規避政策限制。然而,在現有的安排下,入股的資金提供方—浙江天貓仍為一家外資企業,今后華數傳媒20%的股權也將抵押給這家外企。“此舉已游走在政策紅線邊緣”。

上周,華數傳媒相關負責人接受新京報獨家專訪時表示,對于此次交易方案,公司已經征求了有關部門的意見,“對上市公司來說,一切都符合政策規定”。
廣電行業外資禁入
“馬云入股華數傳媒,但資金卻是來自一家外資企業—浙江天貓,這種做法打了廣電行業的政策擦邊球。”昨日,廣電行業專家、中廣電通CEO殷建勇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國家廣電總局曾在2004年7月6日頒布《廣播電視節目傳送業務管理辦法》(33號令),其中第七條規定:禁止外商獨資、中外合作、中外合資機構從事廣播電視節目傳送業務。華數傳媒主營業務中的有線電視網絡運營業務,應屬于這一范疇。
廣電行業專家、融合網總編輯吳純勇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有線電視網絡行業的外商投資,國內僅存在過一例。早在1999年,河北省廣電信息網絡公司保定分公司曾與外資合作,成立了一家中外合資公司百世開利,國資占股51%,外資占股49%。
“這是廣電行業在特殊時期的一個試點。”吳純勇說:“1997年起,廣電行業有線電視網絡和電視臺進行分離,1999年開始產業化數字化運作。在保定之后,國內就再也沒有過第二家外資入股的嘗試。”
隨著廣電總局“33號令”的出臺,外資進入有線電視網絡行業的道路被封死,僅有的一家合資公司百世開利也面臨外資的清退。
投資款來自外資企業
“馬云打了一個擦邊球,但可能存在政策風險。”殷建勇說:“雖然投資主體是內資企業,但投資款都是來自一家外企。”
根據交易方案,馬云和史玉柱是通過云溪投資買入華數傳媒20%的股權,所需65億元資金通過云溪投資的有限合伙人謝世煌向浙江天貓貸款,期限10年,年利率8%。
參與交易的云溪投資是一家內資的有限合伙企業,實際的資金提供方—浙江天貓則是一家外資企業。
記者在杭州市工商局的網站查詢到,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的公司類型是“臺港澳法人獨資”,屬于外資企業。
上海市德尚律師事務所律師甘國龍表示,從現有的信息來看,馬云以云溪投資的方式入股,雖然從表面形式上并沒有與政策相沖突,但由于絕大多數的收購資金都是由一個外商提供,且數額高達65億元,這種方式已逼近政策紅線。
對于這樣的安排,華數傳媒相關負責人對新京報回應稱:“這個投資方案從政策方面來講是合規的。我們事先向相關主管、監管部門做過匯報。”
股權將被質押給外資企業
在投資款來源之外,華數傳媒20%的股權未來也將質押給浙江天貓這家外資企業,這一做法被指也存在政策風險。
根據交易公告,謝世煌借款的同時,將由云溪投資以其持有的資產向浙江天貓提供質押或者抵押擔保,由于云溪投資2014年4月2日才剛剛成立,尚未開展經營,用于抵押的資產很可能是華數傳媒20%的股權。
“如果最終華數傳媒20%的股權改由浙江天貓持有,這將是有關部門的相關政策所不允許的。”殷建勇說。
對于這一點,律師甘國龍則表示,股權抵押并沒有改變這部分股權的所有權,即便股權被抵押出去,華數傳媒的股東依然是云溪投資,而不是天貓。此外,如果謝世煌到期沒有還款,浙江天貓也沒有權利將這部分被抵押的股權直接過戶到自己名下,這些股權將由法院進行拍賣。
華數傳媒相關負責人表示,至于是否抵押股權是股東的選擇,上市公司不能干涉,況且云溪投資持有的這部分股權將有36個月的限售期。
廣電行業“混合所有制”的政策邊界?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交易中,馬云是從外資公司借錢,入股了一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并使得國有控股方的股權比例降至50%以下,這樣的做法在政策限制嚴格的廣電行業并不多見。
華數傳媒是一家國有控股公司,大股東華數集團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為52.31%,云溪投資入股后,華數集團的持股比例將降為41.85%,仍為控股股東。
前述華數傳媒的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無論是從金額上,還是從影響上來看,這次我們引入馬云、史玉柱的投資在廣電行業似乎沒有先例。但這個股權結構應該說不算首創,在國內廣電行業公司,國有第一大股東持股不到百分之二十的有,低于百分之五十的也很多。
云溪投資持股20%之后,未來華數傳媒是否會變成“阿里帝國”的一分子?廣電行業專家殷建勇有這樣的擔心:“就像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雖然騰訊、阿里在其中的持股只有20%左右,但很多時候是要服務于騰訊或是阿里的整體戰略。”
華數傳媒方面表示:“華數不會變成阿里的公司。上市公司的決策會經過董事會、股東大會的投票程序。”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云溪投資入股之后,將提名2名董事進入董事會,董事會的成員也會增加到15個,云溪投資占到13%。
“這不僅是財務投資,更是一種戰略的投資,華數和阿里會推進業務方面的合作。”該負責人稱。新京報記者 鄭道森 杭州報道
華數傳媒:一切都符合政策規定
上周一,新京報記者在杭州對華數傳媒的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專訪。對于外界的質疑,華數傳媒方面回應稱,此次交易方案已經征求了有關部門的意見,完全符合法律和政策要求。這位負責人還對65億元的投資款將如何使用進行了介紹,表示今后華數將加大內容購買力度,并重點與各地廣電合作進行盒子推廣,以盒子免費,服務收費的方式拓展300萬新用戶。
記者:為什么不是阿里集團來投資,而是馬云和史玉柱的合伙企業來投資?
華數:這個問題該問阿里,我們和馬云一直有交流,雙方高層的關系也比較好。馬云提出以合伙企業投資的要求之后,我們征詢了律師的意見,并且這種方式也符合現有的行業政策,所以最終雙方是按照這個結構來進行合作。
記者:華數會不會更希望由阿里來進行投資?
華數:我們沒有定向說要跟誰合作,只是事情出來后外界覺得應該是阿里,但事實上對我們不存在這個前提。
記者:有人提到這樣一種可能性,謝世煌向天貓借錢,今后會把持有華數的股份抵押給天貓,會不會變成天貓持股華數傳媒?
華數:他們今后怎樣處理,我們不了解。我們只能說現在對上市公司來說,一切都符合政策規定。
記者:云溪投資是誰說了算?收益怎么劃分?
華數:準確的說法建議參考上市公司的公告。通俗地說,可以理解為,史玉柱和馬云負責管理,謝世煌負責提供資金。史玉柱是日常事務主要責任人,但涉及重要事項時,需要史玉柱和馬云雙方同意。
收益如何劃分是由合伙企業通過合伙協議約定的,一般來說應該按照出資份額決定。
新京報:65億元的投資款,14億元將用于購買內容資源,華數會買什么?
華數:我們會在差異化上下工夫,比方說百視通可能在體育方面投入比較大,華數可能會在紀錄片、紀實等節目的版權上有更大力度。
我們之前一直沒有加入版權的價格戰,所以大家對華數內容的印象可能是都還行,但沒有一個特別印象深刻的內容。未來我們具體會買哪些方面,現在確實沒有在研究。
記者:華數還提到用11.4億元投入發展300萬個OTT終端用戶,這樣算來每個用戶的成本在300多元,這種成本會不會太高?
華數:300多元主要是盒子的成本,我們會和服務費捆綁起來,比如你訂購兩年的服務,這個盒子就是送的,我們再以服務費的方式回收這些成本。
互聯網電視現在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我們還是希望跟各地的廣電網絡公司聯合推廣,進行商業分成。
記者:還有38個億的資金,提出整合上下游產業鏈,以及收購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具體是怎樣的安排?
華數:凡是在產業鏈上下游涉及的業務,我們都可能涉獵,但現在還沒有比較明確的計劃。
對于有線電視網絡公司的收購,主要是指浙江華數在浙江省“一省一網”的整合,以及中廣有線在省外的整合,這些整合可能涉及股份換股,也有可能涉及股份加現金,或者純現金。
記者:華數集團與阿里的合作,下一步具體會做什么?
華數:這是一個戰略合作,具體說涉及哪些方面,目前確實沒有明確的方向。雙方認為這方面會大有作為,看好這個發展方向,這段時間我們只是把協議談好,公布方案,進一步的東西需要稍后去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