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電子商務 » 食品電商行業最新格局

食品電商行業最新格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4-29 08:47  瀏覽次數:42
  《舌尖2》終于開播,第一集名為《腳步》,很多同學看的眼淚稀里嘩啦。無論是里面的小伙子爬樹采蜂,還是漁民出海一天的辛勞,甚至留守兒童的無奈都足以讓眾多吃貨忘記了他們看的是美食片,不是煽情片。抹完眼淚后,同學們一邊就開始琢磨著哪能買到片中說的20多種美食,一邊暢想著下一集說的是什么?
 
  還記得舌尖一里面的黃饃饃嗎?西貝莜面村的老板在看完舌尖一后,立刻驅車幾百公里,找到黃饃饃的創始人,賣到獨家配方,成為西貝一道名菜。舌尖已經遠遠超出了紀錄片的范疇,因為挑動吃貨的心的是美食,挑動商人的心的是美食中的商機。而其中各家食品電商企業不可避免要一夜瘋狂,互相較勁,乃至兵刃相見。舌尖誘發了電商又一季的大考。
  食品電商“我買網”在通過觀摩《舌尖2》的各種預告片后,專門做了舌尖的專購頁面,并在其各個地區站提前鋪貨,比如華東站:176個貨品, 華北站:68個,而華南:70個。 預售的《舌尖2》貨品在華北站有5個,分別是薄荷、章魚、跳跳魚、鯉魚、鰻魚;三站同步的有12款:包含不同規格的、香腸、巢蜜、槐蜜、靈芝、天麻、泡椒和梭子蟹。還包括香格里拉松茸、毛竹林冬筍、金華火腿,更涵蓋生鮮蔬菜、調味劑在內的所有《舌尖1》美食。
 
  據我買網人士稱,專購頁面上線后,銷售井噴。以巢蜜做例證,在其網購專題上線的一小時內就被搶團587份。
 
  在中國電商行業,任何參與都少不了天貓的角色。天貓在農產品生鮮定制上,除了這些年推出了幾十個中國地方特產網之外,還曾經搞過預售盡進口大閘蟹活動。這次舌尖開播,天貓也與央視達成合作,打造整合傳播體驗平臺,同步首發《舌尖2》每期節目中的食材和美食菜譜。
 
  《舌尖》系列紀錄片,誘發了電商的又一季大考,舌尖帶來的是機會,抑或是困境?說機會,目前農產品是電子商務中占比最小的行業,大約還不到社會零售總額的1%,相反服裝已經占到了社會零售總額的17%,3C產品占到了15%。市場增長空間巨大,各家電商無不視之為電商行業中最后一塊處女地,《舌尖》無疑是一劑生鮮電商化的催情藥;但亦可說困境,生鮮電商不同其他電商,標準度低,倉儲配送要求高,有時候需要全程冷鏈保鮮,損耗率大,電商企業往往是送一單虧一單。要在這個行業熬的下去,并成為王者,需要的是極強的供應鏈能力,同時也要有雄厚的資本實力。
 
  食品電商行業最新格局
 
  食品電商行業我粗看了下有三大類,淘寶天貓算一類;就是虛擬商業地產,讓賣家經營;一號店,京東這樣的算第二類,即大型B2C平臺兼營食品;我買網,順豐優選為代表的專業食品電商為第三類。三類各有各的打法。
 
  淘寶、一號店,做的綜合性品類比較多,而背靠中糧集團的我買網集中優勢做食品,在食品和供應鏈體系上有優勢;比如在中糧“全產業鏈發展模式”與全球化采購政策下,我買網自成立起就持續縱向深化食品體系,橫向拓展食品線。
 
  跟我買網做食品電商比較接近的是順豐優選、沱沱工社、本來生活網。沱沱公社和本來生活網規模相對較小,順豐優選依托于順豐集團,有物流優勢,但在規模上不及我買網。1號店依托于沃爾瑪集團,本來從食品品類起家,但這兩年在全品類化,競爭對手變成了京東這樣的全平臺電商公司。而天貓一直玩的是虛擬地產,整合賣家資源。
 
  食品電商的競爭方向
 
  各家食品電商都在拼命擴張版圖,主要在兩點進行突破競爭,一方面是在物流冷鏈;另外一方面是在貨源。
 
  在物流冷鏈領域,我買網在華南,華北,華東三個地方都布局冷庫,做到全程冷鏈,而且所有生鮮食品按照所需的溫度分類儲藏管理,在消費者訂購生鮮產品后,在冷庫中分揀、包裝,然后用冷藏車送到配送點;在配送點用冰箱、冰柜保存;最后一公里配送采用保溫箱,最小程度減少食品在運送過程中營養流失,例如海鮮類產品存放在-18度恒溫冰凍倉,有機蔬菜、水果存放在3-5度恒溫倉,紅酒則單獨存放在22-25度恒溫、60%-65%恒濕的專業紅酒窖。
 
  而另一個競爭者順豐優選,則依托順豐集團的配送物流優勢,最近,我聽說順豐已經把順豐優選歸到冷鏈事業部旗下,以保證其競爭力。這充分證明,在食品電商行業,小玩家很難玩的下去,沒有在冷鏈方面的巨額投資,就沒有競爭力。
 
  另外一個競爭方向是貨源,各家都在進行原產地直供。順豐優選去年大力推廣荔枝,天貓也直接通過C2B的方式預定海鮮;我買網更夸張,把供應鏈伸到國外,進行全球原產地直購,目前已經采購的包括歐洲的橄欖油,休閑的糖果、巧克力,葡萄酒,還有生鮮產品包括進口精品櫻桃(車厘子),挪威冰鮮三文魚等。拿進口車厘子舉例,各國供貨期不同,美國產為4月—9月,智利產為10月—2月,新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產的 1月—3月。這種全球采購帶來的不斷檔供應,讓吃貨們可開心了。
 
  全球采購,考驗的是電商平臺全球范圍內的供應鏈能力。舉例子來看,我買網有一個品類叫挪威冰鮮三文魚,要是從挪威空運到中國,挪威三文魚從打撈到運抵中國只需要40到48個小時,“我們空運到北京的三文魚將在冷庫中由專業人員進行定量分割,根據客戶的預定需求進行包裝,然后用冷藏車送到配送點;在配送點用冰箱、冰柜保存;最后一公里配送采用保溫箱,實現全程冷鏈”,我買網相關人士如此介紹。這樣的一個能力不是小玩家可以玩的起,所以實際上食品電商領域跟傳統電商不太一樣,競爭點更多在供應鏈,而不是流量。所以能玩的都是巨頭,無非是各自找到了各自的錯位競爭優勢。
 
  大數據推動食品電商發展
 
  電商行業更注重通過數據分析來篩選品類,在食品電商中尤為如此。拿我買網舉例,為了保證網站上架的商品是適合消費者的商品,我買網的技術團隊會不斷檢測這些商品上架一段時間之后的銷售動態, 由此根據消費數據的分析,不斷對商品實行汰換機制,卻始終使商品保持一定的總量。另外我買網最近也開始和第三方公司合作進行大數據的探索,通過收集來自互聯網上的大數據,來捕捉到普廣意義上的消費者口味偏好。
 
  除了大數據應用在采購, 我買網還會對沉淀下來的會員數據進行分析,技術團隊根據電商普遍采用的RFM(Recency, 最近一次消費、Frenquency,消費頻率、Monetary,消費金額)的分析模型分析會員,分析消費者最近購買的時間、消費頻次、客單價、毛利貢獻等數據,甚至會注意收集商品的重量數據,因為食品重量會涉及到配送的運費問題,通過反復的組合和疊加分析,這樣可以預判消費者的需求,然后給會員發送營銷短信,有的會員會收到普發的短信,有的消費者會收到特定商品的促銷短信,比如購買奶粉的會員會收到相關的促銷信息。
 
  今天的電商競爭已經遠遠不是賣貨年代價格的競爭,技術的發展迅速的推動了食品電商的發展,誰能幫助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誰才是王者。
 
  食品電商的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傳統的零售業。食品有很強的體驗特性,純電商并不能完全替代掉線下零售。但和傳統零售相比,電子商務的優點在于供應鏈更短,電商的多數供應商是直接的品牌生產廠家,而大部分傳統零售業都有不同的中間商作為橋梁。電商和品牌商直接的合作使得商品價格更具競爭力,同時對食品品質的把控更為直接。
 
  線下的食品零售業在電商沖擊下會面臨著轉型,除了體驗性很強的餐廳較難被替代外。超市會開始面臨著食品電商的猛烈沖擊,一如過去3C賣場遇到的沖擊一樣。隨著現代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線下的食品零售業將不得不要往O2O和服務轉型。比如針對社區對食品進行半成品的加工并進行宅配。在競爭中,線上和線下重新找到自己的分工和定位,滿足客戶在不同場景下的食品需求、獲得共贏,應該是未來的方向。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