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電子商務 » 阿里騰訊戰火蔓延 連鎖藥店電商化來襲

阿里騰訊戰火蔓延 連鎖藥店電商化來襲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5-10 08:26  瀏覽次數:13
  馬云、馬化騰“雙馬之戰”的硝煙開始蔓延到了藥店連鎖行業。
  4月29日,九州通在年報里表示,公司已與騰訊微信展開一系列深入合作,開發實現了微信到線下藥店的O2O“藥急送”的業務功能,這也是醫藥行業與微信支付的首次親密接觸。
  針鋒相對的是,與九州通幾乎同時進入移動支付領域的競爭對手海王星辰連鎖藥店,則在今年4月底選擇了與支付寶達成戰略合作。
  資料顯示,2013年中國醫藥B2C繼續呈爆發式增長,全年交易規模達42.6億元,與2012年16億元的交易規模相比,增長了166%。其中,平臺式B2C交易規模達到25.8億元,占比50.56%;自主式醫藥B2C網站(醫藥B2C)的交易規模全年為16.8億元,占比39.44%。
  醫藥電商化的腳步隨著“雙馬之戰”以不可阻擋之勢漸行漸近。
  牽手雙馬
  早在今年2月下旬,就有媒體曝出九州通與騰訊合作,不過九州通一直予以否認。
  九州通旗下的好藥師網站是市場傳聞的主角。2011年7月,京東注資九州通旗下的北京好藥師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注資完成后,京東商城將與好藥師以合資公司的形式共同運營。不過由于合作陷入風波,去年8月份京東將所持49%好藥師股權全部轉讓給九州通,交易價格不低于4.7億元。當時京東對這筆交易回應稱,九州通與京東合作正常,京東好藥師的相關配送仍是京東。
  不過在2013年年報中,九州通稱將自己的醫藥電商業務發展與各大電商平臺進行對接,但是針對與微信支付的合作則是實質性的進展。
  九州通在年報中稱:除了在公司官網好藥師網站自主進行銷售,公司還在京東商城、天貓、1號店、庫巴、當當、亞馬遜上開設網上藥店。此外,公司還在京東SOPL、京東SOP、天貓等開通第三方商家交易業務平臺。報告期內,公司旗下好藥師線上業務與微信進行了業務合作,報告期末陸續開通了微信訂閱號“好藥師健康資訊”和微信服務號“好藥師”。
  而其競爭對手海王星辰也與阿里巴巴進行了深度合作。海王星辰是目前國內直營門店數最多的跨區域連鎖藥店,全國門店共計2000多家。依照這家公司此前披露的說法,其在杭州和深圳地區的600家門店已經率先接入條碼支付,用戶結賬時,只要打開手機上的支付寶錢包,選擇“條碼支付”功能并出示手機,讓收銀員用條碼槍掃描,就可以完成付款。
  海王星辰也是國內首批建立成熟會員體系和涉水O2O的醫藥企業,它獲得了藥監部門核發的《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現在則成為接入支付寶的首家醫藥零售商。
  此間,阿里巴巴還聯手云鋒基金對中信21世紀進行總額1.7億美元的戰略投資。阿里巴巴之所以斥重金入主21世紀,旨在拿到21世紀旗下河北慧眼醫藥科技有限公司95095醫藥平臺的網上藥品交易牌照。
  業內人士稱,海王星辰與九州通雖然一個是藥店零售企業,一個是醫藥配送企業,但是如今卻通過移動電商成為了勢均力敵的對手,其背后的競爭實際上是微信支付與支付寶支付在移動端的較量。
  北大縱橫醫藥行業中心高級醫藥合伙人史立臣告訴記者,目前醫藥移動電商的競爭主要還是表現為騰訊與阿里巴巴之間的競爭,而歸根結底其實就是用戶移動支付所形成的消費習慣的競爭。
  “在這一點上,騰訊和阿里巴巴互有優劣勢。”史立臣表示,支付寶系統由于運行多年,已成功培養了許多用戶的支付習慣。不過進入移動端以來,騰訊微信則憑借其開放式的入口平臺成為移動端的王者。支付寶支付與微信支付目前的激烈競爭,主要就是為了爭奪培養移動端的用戶支付習慣。
  史立臣認為,在電商巨頭爭奪醫藥企業合作的同時,醫藥企業也應該實時關注電商巨頭對于用戶支付習慣的培養情況,因為支付習慣決定了消費者最終會在哪個平臺上買藥。
  政策桎梏
  目前,國內的醫藥電商化成大勢所趨。
  最早進入移動電商的醫藥企業為兼有電商的連鎖藥店(O2O),如金象網、開心人網上藥店、藥房網、華佗藥房網等在內的醫藥電商,已經開始進軍微信領域。
  不過,與其他行業增長迅猛、一日千里的電商化相比,醫藥電商化規模仍然很低,其銷售額僅占醫藥市場的1.2%左右,可以說是九牛一毛,因此醫藥電商在我國僅是剛起步階段。
  醫藥分析師認為,藥品的特殊性導致消費者對于網上消費的接受度還相對較窄,對于一些比較大眾的醫藥產品,比如家庭用醫療器械、計生用品、保健品等,會通過網上電子商務平臺解決,而對于一些針對具體病癥治療用藥則更習慣于在線下消費,因為即使是九州通和騰訊微信此次推出的“藥急送”業務平臺也需要6小時的物流時間,而去實體藥店或者社區醫院可能只是10分鐘的事,而且有專業的醫師指導用藥,明顯更具競爭優勢。
  對此,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也認為,在醫藥電商發展的初期,電商渠道成本優勢較為突出,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競爭者的加入,電商渠道的成本也會逐漸增加,為了覆蓋更多的市場需要與其他電商爭搶入口資源。而且,從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來看,并不是所有物品都適合在線上發展,所以,醫藥銷售同樣會重視線下渠道的培養。“所以盡管原有的銷售格局遭遇醫藥電商沖擊較大,但同時線下經銷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高,通過規模化降低成本與線上競爭。”
  史立臣表示,目前國家規定,醫藥電商必須自己配送,這項政策的背后,是因為有消息說,40%的網上采購的藥品、保健品都是假貨,所以國家藥監局提出了必須自行配送的要求,這樣發現產品質量問題可以尋根溯源,同時也能讓沒有實力或者假藥販子退避。
  “但這也給從事醫藥電商的企業以重擊,目前還沒有哪家醫藥電商建立自己的配送倉儲網絡,這需要非常大的投資和較長的時間,也是目前我國醫藥電商發展的主要瓶頸。”史立臣說。
  他認為,短期之內,醫藥電商其實很難在短期內打破這種格局,藥品廠商不會因為電商就自行把價格做低,廠商的主銷產品即使在電商上銷售,價格也會和實體店基本相同,再加上運費,可能不占優勢。而廠商非主銷藥品,電商可能賣不上量,這是一種兩難選擇。
  而近日政策似乎有了松動。國家食藥監局副局長尹力赴廣東調研醫藥電商監管與發展時表示,國家相關部門也正密集舉行相關的研討,醫藥電商政策調整已是呼之欲出,不過由于醫藥商品的特殊性,未來醫藥電商的發展仍取決于監管層面的政策。
  一位業界人士認為,醫藥電商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政策停滯不前、監管模糊,此外,醫保、處方、配送都是限制醫藥電商發展的主要桎梏,醫藥電商前景光明,但過程漫長。“成也政策,敗也政策。”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