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O2O是什么”的人大多還是門外漢,而問“O2O是不是騙局”的人則大多是對O2O進行了初步了解后而心存懷疑,有少數人是進行了O2O實踐或接受過O2O培訓后由于效果不佳而形成O2O騙局論。
對于屬于第一類的大多數人來說,剛接觸O2O時,難免不會把O2O去和傳統電商做對比,按照“線上線下相結合”這個籠統的定義,會發現很早前傳統企業做電商時就采取線上購買,門店取貨的O2O模式,這種“網訂店取”的方式在國外較為流行,沃爾瑪、梅西百貨、Gap等都是積極的實踐者;但中國的傳統企業做電商,大多另起爐灶,很長時期內線上線下的配合不太明顯。
O2O區別于傳統電商之處體現在:傳統電商是“實物商品+包裹+物流配送”,大多是標準化產品;2)O2O的廣義把實物商品包括在內,但更多強調線下門店的配合,弱化“包裹+物流配送”的作用。此外,同樣是實物,傳統電商直接突出銷售功能,O2O更加突出客戶關系管理。
從大的背景看,十余年前傳統電商興起時渠道至關重要,十余年后的2014年雖然渠道依然非常重要,但品牌時代已經在逐漸興起。相比線下渠道,線上渠道發展到現在集中度已經非常高,大淘寶和京東兩棵大樹下寸草難生;品牌電商時代,社交粉絲經濟(Social CRM)的運營極為關鍵,O2O線上線下結合成為打破渠道藩籬的有力武器,“小而美”將有可能大量出現。
從實際情況來看,O2O和傳統電商有明顯不同。線上線下的結合緊密程度差異明顯:O2O是無縫實時對接,傳統電商是虛擬連接;線上的職能定位不同:O2O更看重客戶關系管理,傳統電商是銷售渠道;對尺度空間的依賴不同:O2O基于位置高效服務本地,傳統電商以中心倉儲輻射大區域;O2O是用戶中心,傳統電商是商品中心。
第二類對O2O懷疑的人里面,有不少屬于O2O創業者。創業失敗后,用血淋淋的經歷教訓去懷疑O2O騙局,看起來十分有說服力,但這和O2O本身無關,就好比電商創業者九死一生后也鮮有人因此懷疑電商是騙局(樂淘網的畢勝是其中一個);O2O創業也不例外,失敗是常態。和電商相比,由于O2O更重要的是線下的O(Offline),而線下的商業邏輯和辛苦程度并非線上巨頭能輕松理解和承受,這使O2O的創業存活率其實高于傳統電商創業。
對于那些受過騙后說O2O是騙局的人,理論上應該同情;但同樣,受騙是每個行當都可能出現的事情。O2O現在還處于早期發展階段,難免顯得有些混沌;而任何實物發展早期,都是良莠同行,而且往往是劣幣驅逐良幣。因為,對于“劣幣”來說,它不考慮長遠,圖的是賺快錢和賺一次性錢;而對于“良幣”來說,即便踏踏實實做事,但發揮效果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證明。
O2O從2013年下半年大熱后,被電商“傷害”過的傳統企業紛紛轉型O2O,幾乎每天都有傳統企業做O2O的消息,不少企業造噱頭的意圖十分明顯,這遭到不少行業人士的批評。令很多人不解的是,企業名不其實地打O2O旗號,竟然能引起股價漲停,這更加加深了不少人對O2O騙局論的認可。但從另外一方面考慮,傳統企業愿意去嘗試新模式(哪怕只宣傳一下),資本市場給它獎勵也無可厚非;現階段,O2O無法給傳統企業帶去根本性的業績提升,資本市場評判的標準就看各家企業轉型O2O的決心。
所以,O2O當然不是騙局!不過,為了以后少受騙,提升自我意識很關鍵。任何模式,包括O2O都不是萬能靈藥,期望過高則必然帶來失望越大;線上線下結合的O2O模式,服務或產品是根本,不要偏離這個根本去過分依賴營銷;此外,打O2O旗號行騙的人大多有太多看似高大上的Title,需提高辨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