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6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公布與法國政府簽署備忘錄,稱法國品牌將集體進駐天貓。
這是阿里巴巴國際戰略的最新一程。據中海集團官網,5月12日上午,中海集團董事長許立榮、副總經理黃小文赴杭州拜訪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雙方重點探討了在互聯網電子商務領域合作的可行性,一致同意要充分利用各自資源,在國際貿易業務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我們很歡迎類似的合作。”5月19日,阿里巴巴公關相關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關于合作的具體內容得等公司宣布。
易觀智庫分析師林文斌認為,阿里與中海此時的合作還沒有深入性的進展,象征性意義比實質內容要大,另一方面,阿里的物流板塊跟內部其他板塊相比是短板,與中海的合作也有利于補充這一短板。
中海集團總部設在上海,以航運為主業,擁有各類船舶約500艘/3000萬載重噸,年貨運量4.6億噸、集裝箱運量1100萬標箱。
“中海集團與阿里的合作應該是謀劃很久了。”5月19日,一位曾調研過中海集運(601866.SH)的投資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雙方合作早已有傳言,但最初是說以上市公司中海集運的名義跟阿里合作,那時還沒有涉及集團層面,而現在是變成了以集團的名義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述中海集團官網的描述中,中海集運、船研所相關負責人亦陪同拜訪了阿里。
中海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包括中海集運、中海發展(600026.SH)、中海科技(002401.SZ)。前兩者均從事航運業務。
“目前只是雙方高層的首次接觸,合作細節還沒有形成。”一位中海集運人士表示,中海集團的航運物流與阿里的電商平臺有蠻大的合作空間。
該人士解釋,中海集團現在的海外業務還是以人工訂單為主,客戶采用電話、郵件等方式下單,如果海外業務能利用阿里的電商平臺發展,業務量預計能增加,成本也會下降;在個人海淘等國際業務需求越來越大的前提下,阿里能利用中海集團更有競爭力的服務來應對日益增長的運輸需求。
“雙方可能會搭建一個新的電商平臺。”該人士稱,中海集團最基礎的能力在于有保障性與安全性的運輸,旗下中海集運集中于集裝箱運輸,運輸有固定班期,而中海發展主要是散貨運輸,也有另外的優勢。
而國際業務本身亦是阿里的短板。
阿里在招股說明書中稱,作為全球批發平臺的“Alibaba.com”,阿里正在努力擴大其付費會員規模,計劃提供更多的廣告營銷和增值服務;而對于發展迅速的全球零售平臺速賣通,在與eBay等國際對手的競爭中,阿里將速賣通的國際市場定位到俄國、東歐和南美等新興潛力市場,平臺對每筆交易收取5%的傭金。
阿里意圖在國際業務發力之心昭然可見。2月19日,阿里宣布天貓國際正式上線,為國內消費者直供海外原裝進口商品。這是繼淘寶全球購上線后,阿里在海淘領域的再次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