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雙十一”到現在,不少朋友希望一起探討汽車電商的相關話題。一些專業的研究機構也陸續組織汽車電商專場,探討汽車電商的前世今生。
其實,汽車互聯網營銷在中國并不陌生。早在2010年,奔馳Smart新品上線時便選擇了傳統B2C網站做起了“團購”,也有汽車廠商直接在天貓開啟了“官方旗艦店”。但這些方式還僅僅停留在“品牌導向”的層面,從“營銷”到“銷售”的關鍵一步,還需要有人先邁出去。
業內普遍將2013年定義為汽車電商元年,一次“汽車之家11.11瘋狂購車節”就給經銷商們帶去上萬輛的實際銷售。正因如此,除了汽車垂直網站、傳統B2C網站之外,廠商自建平臺也開始嘗試汽車電商。
經過去年“11.11瘋狂購車節”的試水之后,我們發現,做好汽車電商并非易事,要把汽車從網上順利地賣出去,還得先解決汽車電商目前的一些痛點。
線上線下如何協作?
汽車產業鏈比傳統快消品復雜得多,汽車購買和消費的特殊性決定了汽車不可能像普通快消品那樣,購買、提車、保養等全部在線上完成,所以,汽車電商,從模式上來說,一定是O2O的。
汽車電商最終的目的還是賣車。說到底,還是要更深入地介入汽車產業鏈。電商的本質是實現交易,對于汽車電商而言,其衡量標準也是銷量。
早期的汽車網站主要提供汽車銷售的前端服務。為用戶提供汽車資訊、評測、經銷商報價等以選車為導向的服務,為廠商提供品牌營銷服務,為經銷商帶來精準的銷售線索。隨著汽車消費市場的發展,汽車垂直網站的服務也需要向汽車銷售的后端延伸,并不斷嘗試以合適的方式介入交易環節,將“消費者的關注度”轉化成“交易量”,從而創造價值,汽車電商也是汽車之家縱深化發展的其中一步。
上有大把精準的銷售線索,下有覆蓋面廣的經銷商網絡,汽車垂直網站做汽車電商有著天然的資源優勢。只要做好中間的“2”,汽車電商就已經接近了成功。
雖然去年雙十一汽車之家成功地賣出近15000輛車,但也有個別用戶完成了預訂最后沒有提到車。究其原因,是線上線下信息不對稱,線下經銷商庫存不足的情況沒有及時同步到線上。歸根結底,還是中間的“2”沒有協調好線上線下的協作關系。
作為汽車電商平臺,我們要實現的是能為大多數廠商和經銷商所接受的流程,也必須能為購車用戶所獲益的流程。
4月15日起,我們在山東,廣東和江蘇三省啟動了一次購車節,吸取了去年雙十一的教訓,這一次汽車之家投入了汽車電商系統,從技術上實現了線上線下的無縫對接。此外,線下經銷商誠信體系的建立也是眼下需要解決的問題。隨著汽車電商平臺的不斷嘗試,線上線下的協作將會越來越順暢。
如何提供合理透明的價格?
對于廣大汽車消費者來說,困擾他們最多的問題不是價格的高低,而是真實的價格到底是多少。長期以來,在不同的城市,甚至同一城市的不同4S店,汽車的銷售價格都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款車,在不同的4S店都會有不同的價格和促銷方案。但對經銷商而言,在不能確定消費者的準確購車意圖前,肯定不愿意將自己的價格底線公之于眾。
汽車電商平臺的誕生,也促使消費者寄希望于這個互聯網新寵,給消費者一個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也給經銷商們,一個靠譜的消費者。互聯網基因,決定了汽車電商的銷售價格會趨于透明化。作為汽車電商平臺,可以極大地降低經銷商的銷售成本,經銷商可以將省下來的費用以讓利的形式帶給用戶,從而平衡用戶和經銷商之間的利益。
如何讓汽車廠商對互聯網的依賴從營銷轉向銷售?
多年的營銷經驗,已經讓廠商意識到互聯網的重要性。但是重要到什么程度,大家的理解肯定各不相同。
面對汽車電商,車企們更多的還是試探的態度,更多的是希望汽車電商能夠對自身品牌推廣進行補充。比如在微博、聚劃算等平臺上,先后嘗試了閃購和團購,就是典型的品牌導向的電商嘗試。
去年汽車之家雙十一瘋狂購車節,有80多個品牌參加。當真的產生銷量時,廠商們才開始意識到汽車互聯網已不再是單純的品牌營銷平臺。更有一些廠商希望能夠深入探索這種降低成本的銷售渠道,于是花大力氣鋪線上渠道,可以爭取更多的精準消費群體;而對于一些老牌汽車廠商,在線下已經形成完整的銷售體系。開發新的銷售渠道,要面臨更多的線下壓力。
但是,不論現狀如何,面對新生事物的到來,擁抱變化才能有生機可言,歷史總會締造出“破局者”。慶幸的是,汽車之家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并不斷地探索汽車電商的發展路徑。接下來,我們將本著促進“交易”產生“銷量”的標準,通過多方努力,實現汽車電商的常態化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