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騰訊在上海高調宣布入股大眾點評,半年后,微生活在騰訊內部正式宣告死亡合并至大眾點評。這看似關系不大的兩件事,實際上意味著騰訊用了半年時間為自己的O2O業務瘦身,并隨著微生活的徹底解體而完成。
巴人從多位在微生活工作的員工得知了近期微生活的如下變動:
1、微生活在騰訊內部已經宣告死亡部分業務合并至大眾點評,內部人士向巴人透露,騰訊微生活負責人耿志軍的確已經轉至微信支付團隊。
2、未來,微生活的殘余業務或將由大眾點評及微信商業支持中心負責(該中心也同時兼顧微信支付的拓展工作)。
3、微生活的主要員工流量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流向微信事業部大部分進了支付團隊,其中少部分被騰訊其它部門消化,另一部分經大眾點評內部人士確認,有相當產品技術團隊流向了大眾點評,其余則跳槽去了其它公司的O2O業務部門。
那么,微生活為什么會經歷如此的變動,騰訊O2O業務布局目前又有怎樣的變化?
1、騰訊歷時半年為自身O2O業務瘦身
從2月中旬騰訊宣布入股大眾點評開始,騰訊內部就已開始清理內部冗雜的O2O團隊,主要邏輯是將做不了或不好做的業務放給參股的公司,這其中大眾點評是主要的先頭部隊,后續還有高朋等。大眾點評在半年內先是投資餓了么,并表示將會把外賣功能融入至微信中,之后入股阿里淘點點的死對頭大嘴巴,以遏制阿里的O2O勢頭。而高朋則扛起了負責推廣騰訊yeahwifi的大旗,其計劃將在年內鋪設數萬個wifi熱點,而最終目標則是構筑城市熱點。
而在微生活也淡出騰訊O2O隊伍之后,也徹底宣告騰訊的O2O業務瘦身完成,未來騰訊的O2O將集中在微信支付上發力,并借助大眾點評的垂直流量獲得更多價值。
2、核心原因在于騰訊缺乏線下基因
一位微生活內部員工對巴人表示,在他看來,微生活隕落的最大原因是因為騰訊不具備線下基因,與騰訊擁有高質量的線上流量不同,微生活在開展線下業務時非常吃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找第三方來做,而現實是,這類第三方公司往往不是很靠譜,這類公司往往同時經營多個公司的線下項目,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效果就可想而知。而這也是微生活自身業務從一開始就一減再減的原因。
當然,該人士同時認為如果微生活繼續做下去也是有希望的,放棄的邏輯是騰訊對于O2O思考的改變,一方面騰訊的確在線下不具備優勢,另一方面,在線上騰訊很難引來更為精準的流量,由此就不如把資源開放給諸如大眾點評這類的第三方公司。
3、大眾點評未來將包攬騰訊的線下業務
騰訊入股大眾點評的目的其實非常明顯,大眾點評是除BAT外最有價值的O2O變量,占據了點評后騰訊則可穩住在O2O的優勢地位。而另一方面,無論是從騰訊砍掉微生活來說,還是點評密集入股線下公司,都不難看出騰訊的線下業務正在向大眾點評遷移。而微生活的部分員工已入駐大眾點評,也不難看出,未來大眾點評將承載騰訊更多的O2O業務。
4、微信支付將是騰訊O2O的利器
在微生活重組的過程中,另一個比較核心的關鍵在于原騰訊微生活的負責人耿志軍轉至微信支付團隊,并將微生活的一些核心員工也帶至微信支付團隊。從年初騰訊注資嘀嘀并揭開在打車領域的支付大戰,到入股點評后接入微信支付等一系列動作,不安看出對于騰訊對于支付領域的關注程度。
俏江南市場負責人趙錫剛此前曾對巴人表示,他非常看好巨頭在支付領域的布局,因為從傳統商家角度來講如何選擇商家的渠道有很多,但最后一個用戶行為一定是支付,這一“剛性”的用戶行為其中的價值要比其它領域布局有意義的多。
無論是騰訊對于微生活、點評的布局還是在電商領域的不斷開刀,都不難看出,騰訊正在各條業務線上為自身減負。對于O2O業務,騰訊一直在內部本著的就是能做就自己做,不能做就放棄別人做的心態,騰訊yeahwifi負責人高朋副總張民瑕對巴人表示,yeahwifi本質上也是騰訊內部孵化的項目,未來是否成功也將看其自身發展如何。不難看出,騰訊對于旗下的多個業務均保持類似想法,而微生活從最早做會員卡到族中隕落,也不難看出線下基因不足家整體策略調整最終讓這一業務未能如愿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