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起來,沒錯!在那么多媒體、專家、學者狂轟亂炸式灌輸下,O2O概念深入人心,連不識英文不懂互聯網的土豪老板們都吐沫橫飛地描述著他們的O2O之路。
“大眾點評我上個這個套餐,美團上個那個套餐,糯米我再整個另外套餐,拉手、窩窩……”老板甲說。
“整那么多煩死了,代金券通殺團購網站!”土豪老板乙粗暴地打斷甲說。
“我就上美團和糯米,窩窩、拉手、大眾點評不上,上了銷量不多反而影響形象!”老板丙淡淡地回應道。
“我打算所有團購都下了,自從上了團購之后,老顧客現在也用團購來消費,天天忙得要死,晚上坐下來一盤帳,也沒多掙幾個錢,員工天天埋怨累、顧客投訴產品和服務質量,何必呢!”老板丁說。

“你不做團購,你隔壁家都做團購,生意都被他們搶了,你還怎么經營?”老板戊問道。
聽他們的對話,我認為他們理解的O2O差不多就是團購了。談起O2O除了大眾點評、美團、糯米之類的團購,還有什么?
O2O≠團購
百度百科定義O2O :即Online To Offline(在線離線/線上到線下),是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
根據定義,國內OTA龍頭攜程網早期采取鼠標+水泥的運營模式,消費者在網站下訂單,到機場取票。這不就是O2O嗎?O2O模式,早在團購網站興起之前就已經開始出現,因此O2O≠團購,只不過團購現在作為線上導入線下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更易被消費者所熟知。
Online線上資源有兩種:商家自有線上資源: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官方微博,平臺型線上資源:團購網站、運營商線上、銀行等具有巨量會員可通過其互聯網渠道推廣的平臺。
Offline很具象,就是指店內產品、服務。
線上到線下
我們不必拘泥于O2O形式,只要產業鏈中既可涉及到線上,又可涉及到線下,就可通稱為O2O。比如電信運營商、銀行等等。他們擁有的線上資源并不比團購少,而且用戶的粘度都比團購高,還有微博、微信公眾平臺,他們都是線上導入線下的最常用、最熱的工具。
總結幾個老板的對話基本可以歸納為一下幾個問題:團購還要不要做?怎么做?團購之后還剩下什么?團購的囚徒困境怎么解決?
我進公司第一天,老板就問我對團購怎么看,“只能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團購興起的時候,新開業商家團購真是做一家火一家,對商家品牌推廣起到很好的作用。現在不行了,各種團購和各種O2O活動分散了消費者注意力,影響大不如前。個人認為團購還是要做的,團購能為商家帶去新的顧客,現在開拓一個新的成本太高,團購的按效果付費的模式相比傳統媒體推廣還是能讓商家接受的。不僅要做,而且每個團購及O2O活動都做,做到O2O矩陣全覆蓋,起到曝光效果。但按照老板甲的做法欠妥,不同團購的不同套餐會給營業員帶來非常大的工作量,難免出錯。其次,顧客都有幾個團購的賬戶,每個團購套餐內容比較,有比較就會有選擇,選擇就會產生成本會造成顧客流失。老板乙做法相對靠譜,但是代金券屬于比較強勢的營銷,具備了一定的品牌基礎之后做效果才好,中小商家最好團購套餐,對非品牌類的商家團購套餐的折扣才是刺激消費神經的利器。
老板丁發現了團購的弊端,老顧客利潤流失、服務質量下降,形成差口碑,造成品牌損害。這是沒法避免的,這個現象用政治上的資本注意的矛盾理論解釋特別合適,無序的團購環境損害資本家的權益,造成產品質量下降等一系列的問題。團購之后,只剩下沒有忠誠度的消費者,用戶留存率低,“二次到店”難以保證。
老板戊說的就是團購的囚徒困境,坦白講,和很多老板聊下來,他們對團購依然是又愛又恨但也沒有什么好的解決方案。送給各位老板一句話:團購產品和服務質量切忌隨著折扣提高而降低。
除了團購,還有哪些可以做線上導入線下?
前面已經說了,電信運營、銀行等等一些大的平臺都可以做。銀行比較好理解,現在刷銀行卡享折扣就是線上到線下最好的注腳。介紹一個我做的電信運營商的O2O案例吧。
前段時間幫一個兒童攝影公司做了一期中國移動揚州分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移動)O2O,具體形式就是攝影公司為移動手機用戶免費提供體驗套餐,再以優惠的折扣讓顧客購買其他產品。中國移動通過短信向十數萬揚州地區移動用戶推薦。從銷量講,短短半個月之內,就售出近600份。老板抱怨說我坑了他,不僅讓他忙的要死,而且不到50%的二次消費讓他虧損不少。這活動的關鍵是體驗套餐讓顧客滿意并且引導做二次消費攤回體驗成本,并且做好客戶關系管理與維護。其實光600份非常精準的客戶資料就是無價之寶。跟他溝通下來,他客戶關系和后期的營銷并沒有做好,他也有微信公眾平臺,假如他引導用戶關注,進他的QQ群,那么我相信,以后他不需要借助中國移動的平臺幫他做線上導入線下的活動了,自己店內做一些小活動就可以了。
小商販很難和一些大平臺對接上,他們怎么做O2O呢?
O2O頭條分享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真實案例: 前些天回母校。跟校旁小攤販聊天。快到飯口,她的手機QQ響個不停。她建立了一個QQ群, 還在上課的同學們紛紛在群里留言向她下單。然后她記錄下q名并提前幾做好了用紙條塞上標簽,這樣學生們下課后直接交錢取貨。她說此方法已經用五六年了。
不禁感慨,O2O高手還是在民間啊!學習中……
線下到線上
初期很多商家在顧客到店消費時候,都要求服務員通過送禮品引導顧客關注其官方微博或微信公眾平臺。初期積累了一些粉絲,但老板找不到變現方法,就慢慢失去興趣,微博自然與網友互動淪為僵尸粉的一員。微信公眾平臺成了擺設,偶爾想起來推送一下,就發現越推送粉絲掉越多。現在根本沒興趣做了。老板們很尷尬,就和他們炒股一樣,前期重倉那么多,丟掉可惜,繼續補倉又要投進大量精力,擔心做無用功。與幾位運營揚州本地商家微信公眾平臺的朋友聊天,即便他們比老板專業,但也難免發生掉粉的事情,自從訂閱號被折疊之后,閱讀率就跌的比股市還慘。好在老板開明KPI考核不斷修正,不然薪水都不知道怎么拿了。
解決方案都在說內容是關鍵!內容確實為王。內容從哪里來?搜狗搜索引擎微信一下
學習,向競爭對手學習!向行業標桿學習!餐飲關注餐飲O2O、關注外婆家,銀行關注招商銀行,手機關注小米手機,傳媒關注創業家,O2O關注億歐網等等。另外還要關注ZTalk@青龍老賊、方雨007、白鴉等wemedia自媒體聯盟公眾微信平臺。在微信學院上線初期素材多來自于他們的視頻,雖然他們不屬于微信官方,但是在微信公眾平臺還是有不少話語權的。騰訊《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規范》一經發布輿論一片嘩然,后來老賊發布《微信官方詳解公眾平臺運營規則》后才漸漸平息。憑他們與官方千絲萬縷的關系對微信公眾平臺新出臺的規則解讀更具有方向性,能讓我們少走不少彎路。
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的微信公眾平臺是我們運營微信公眾平臺的尺度標桿。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都盯著他們。微信公眾平臺做O2O我們要學習還有很多很多。微博支付就要對個人開放了,對商家朋友絕對是個利好,起碼曾經的線下導入線上的微博渠道會重新活躍起來,具體活躍到什么程度,我們拭目以待吧。
O2O不是閉環O2O2O才是
大家公認地完成一個消費的全部過程包括預訂、購買支付、消費服務稱為一個閉環。要做到這樣一個閉環很不簡單,光將線上訂單整合商家原有的系統環節就比較難,整合不好,會導致運營系統混亂。拿餐飲來說,周末靠自然流量已經服務已經飽和,線上訂單沒有整合進原來的系統,消費者體驗特別差導致產生許多負面效果,反而得不償失了。真心地認為大商家有必要為消費者打造這樣一個環節,給消費者非同一般的消費體驗。小商戶沒有必要糾結在支付環節完成線上線下的閉環,我認為多次線上線下消費的循環即O2O2O 這樣循環起來才叫閉環。才能培養忠實的粉絲,才能持續的經營。
總結:O2O很難界定是從online開始或者offline開始,總之無論從哪個O開始都是以產品和服務為基礎的,地基沒打好,建再高的大廈也不過是豆腐渣工程,最近一篇《向馬佳佳和黃太吉告個別吧》在互聯網上炒的非常火,與之前相對應的公司和創始人高調的宣傳活動形成強烈的反差。
O2O之路漫漫其修遠兮,與諸君將上下而求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