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電子商務 » 電商大咖嘗“鮮” 虧了一大片

電商大咖嘗“鮮” 虧了一大片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6-18 10:17  瀏覽次數:37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從詩詞中就能看出,自古,人類對于新鮮水果就有著一種迷戀。
  又到一年荔枝季,今年不少消費者都注意到,各大電商平臺正圍繞荔枝的在線售賣、物流等展開一輪新的競爭,新鮮果蔬正成為國內生鮮電商爭奪的新焦點。雖然被電商領域譽為藍海,當生鮮遇上電商,是否能夠造就商業紅利?
  行業現狀
  “看起來很美”
  市場龐大但盈利者甚少
  生鮮電商,近年來開始受到各大電商平臺重視。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生鮮市場有近萬億元的銷售規模。
  另據統計,在超市這一傳統渠道中,生鮮產品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20%左右,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網購市場中的農副產品滲透率僅為1%左右。
  因此,相比3C家電、服裝、圖書等品類競爭慘烈的市場環境,生鮮電商市場存在著較大的潛力,被業內譽為電商領域最后一片藍海。
  和阿里、京東相比,亞馬遜在生鮮電商領域發力似乎相對較晚,上月宣布投資2000萬美元,入股生鮮網絡購物平臺上海美味七七網絡有限公司。
  除了上述“大咖”,目前,國內“嘗”鮮的電商企業,包括順豐優選、1號店、沱沱工社、本來生活、莆田網等。
  縱然前景一片美好,但至今涉鮮成功的少之又少。龐大而誘人的市場背后,是整個農產品電商平臺的虧損現實。
  據報道,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臺超過3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已達3000家,卻幾乎無一家盈利。
  中國零售業生鮮研究中心委員李長明表示,99%的生鮮電商都在虧損。
  在順豐優選總裁崔曉琦看來,生鮮電商市場切入太早將淪為炮灰,切入太晚僅剩喝湯,“2012年試水,2013年擴張,眼下,市場加溫,用戶接受度上升,同質化使得競爭加劇,業內玩家到了苦練內功、比拼前后端綜合實力的階段。”
  原因分析
  1.冷鏈物流成本高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近期的一份報告中提到,國內生鮮電商存在三大困境:物流體系很不給力,成本居高不下;產品質量控制十分困難;運營模式和定位相當困難,冷鏈物流成本高一倍。
  眾品電商總監許富貴指出,毋庸置疑,生鮮電商必須擁有優質的冷鏈物流系統,才能保證商品的品質和及時送達。
  但冷鏈物流大大增加了運營成本,而且,國內第三方冷鏈物流不發達,自建冷鏈投入巨大,回報周期長,中小企業難以承受。
  即便是以成功策劃“褚橙”而一炮走紅的本來生活網,主打原產地直采,卻也面臨高昂的運費成本。據一對該網站調研過的人士稱,該網站前期投入之大也令人咂舌,接近2億元的資金有80%用在物流上。
  據相關資料顯示,生鮮電商一個訂單的平均物流成本在50元以上,即便是物流成本控制較好的沱沱工社,一個訂單也在48元左右。
  2.產品質量很難保證
  此外,生鮮產品難以保存,運輸耗損大(損耗率達20%),生鮮電商的運營難度遠高于3C、服裝或化妝品類。
  “尤其是當客戶一次訂購了多種產品,葉類蔬菜、凍品、水果等,每種產品需要的溫度都不一樣,配送難度很大。”許富貴說。
  而且對及時收貨要求高,難以支持退貨,畢竟退貨會成倍增加商品損耗,部分保質期短的商品只能報廢。
  順豐優選試水生鮮電商后才發現,還有至少1萬個頭大的理由。僅僅是荔枝這一種水果,在上線前,順豐就做了1個多月的測試,以期得到最佳保存溫度、如何防止碰撞擠壓及凍傷等。
  3.用戶消費習慣還需培養
  無論是京東還是順豐優選,目前仍然屬于探索階段,并不敢盲目擴張,因為用戶的消費習慣還需要慢慢培養。
  亞馬遜全球副總裁馮思哲也坦承,此次投資的目的,僅為向本土企業學習如何在中國經營在線生鮮業務,目前并無馬上開展或借投資擴大合作的想法。
  許富貴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生鮮電商普遍面臨訂單量少、客單價低的問題。
  而在億邦動力網總編輯賈鵬雷看來,目前生鮮電商整體毛利太低,運營成本太高,是導致沒有一個規模化企業的最終原因。
?  有媒體指出,今年各大電商平臺生鮮仍舊圍繞進口水果、有機食品等高價高質單品,這也是為減少虧損的不得已之舉。
  有生鮮電商從業人士算過一筆賬,客單價如果低于200元,扣除產品成本、物流成本和流通損耗后,基本沒利潤。
  雖然高端生鮮產品可提高客單價,但受眾卻很少,客單價過高又會沖擊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業內觀點
  盈利仍需三年以上
  立足本地或是關鍵
  雖然2012年后,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生鮮電商領域,但如何盈利這個問題,卻很難回答。
  分析人士指出,生鮮電商各家都在市場戰略導入和推進期,短期內實現盈利不現實。
  崔曉琦也曾強調,生鮮電商存在的戰略價值不能用簡單盈利來評判,生鮮食品電商是一門很大的生意,也是一門極難的生意。其核心是上游滲透到基地,中間控制物流,末端抓住用戶群,最終降低損耗率,提高配送體驗,控制物流成本。
   “而且,整個供應鏈流程極其復雜,既要選品、采購、倉儲、運輸、配送,還要做好網站建設、推廣及售后服務等。”考察過本來生活網的一位人士如此感嘆,而調研得出的結論之一就是“投資見效期緩慢”。
  短時間無法盈利是必然,除非能解決上述關鍵問題。賈鵬雷認為,基礎設施建設和跨地域資源整合的能力,需要時間和社會化資金去解決,“兩年以后可能會出現變化,或許有更大的資金進來。”
  雖然業內認為生鮮電商市場潛力較大,盈利是可期的,但這無疑或將是個中長期的目標,實現盈利仍需3到5年的時間。
  順豐優選也坦言,目前生鮮電商剛剛起步,盈利需要一個過程。
  分析人士指出,生鮮電商需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找準客戶群體,并加強品牌營銷和宣傳。
   此外,農產品本地屬性較強,未來區域性的龍頭生鮮電商有生存發展的空間,對于布局全國的生鮮電商而言,立足本地是重要策略。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