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機會在眾籌領域重現“寶寶”類金融產品的火爆,作為互聯網巨頭的BAT當然不會錯過。
但這一次最先殺入眾籌領域的卻是此前在互聯網金融上慢了半拍的京東商城。
按照京東的描述,其定義為“湊份子”的眾籌策略是要找到具有“娛樂精神”和“屌絲精神”的出資人。先從京東的電商優勢切入,利用大量的用戶資源,主攻銷售量最大的智能硬件和流行文化領域。
而這背后,受政策、征信系統有待完善等條件制約,國內一些專業的眾籌平臺已開始淡化身上的眾籌色彩,逐漸變成了預售、團購、宣傳等綜合性平臺。
不過,目前垂直類眾籌網站對于京東以及未來BAT的入侵似乎并不擔心。
“我們不認為眾籌是適合大眾消費群體的模式,不是每個人都理解眾籌,這些巨頭通過大流量引入宣傳只會引起更多的客訴問題。”從產品眾籌轉型智能硬件首發平臺后,點名時間CEO張佑這樣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而眾籌網CEO孫宏生的論據是,“團購你可能會去糯米(網),但絕不是百度,因為那是長期消費行為形成的一種信賴和習慣。(在)細分領域里,消費行為習慣是最好的通行證。”
誰會為一張“圖紙”買單?
事實上,在京東推出眾籌產品之前,BAT已經表露出要在這一領域試水的意圖。
3月26日,阿里巴巴數字娛樂事業群發布了“娛樂寶”,稱網民出資100元即可投資熱門影視劇作品,預期年化收益7%,并有機會享受劇組探班、明星見面會等娛樂權益。
不過,雖然模式上與眾籌近似,阿里方面人士強調眾籌項目“不能以股權或資金作為回報,項目發起人更不能向支持者許諾任何資金上的收益,這與‘娛樂寶’平臺上能提供預期資金收益的保險理財產品有著本質區別。”
4月28日,百度金融宣布推出了“眾籌”頻道,切入影視作品眾籌領域。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前,百度眾籌的相關頁面還停留在“百度眾籌要來啦”的狀態。
而就整體眾籌行業來看,除了眾籌網、點名時間等國內較早一批上線的眾籌平臺,今年以來,天使街、大家投、追夢網、人人投、51資金項目網等一批眾籌平臺也紛紛上線。盡管目前尚未公布眾籌平臺數量的官方數據,業內普遍的認識是,一年間此類平臺已經超過100家。
清科研究中心聯合眾籌網日前推出的國內首份眾籌行業月度報告顯示,今年5月份,國內各眾籌平臺共募集資金總額約2052萬元,其中股權類眾籌平臺籌資金額約為1112萬元,獎勵類眾籌平臺籌資金額約940.67萬元,分別占比54.15%、45.85%。
不過,由于目前國內股權眾籌尚有一定的法律風險,眾籌融資的監管規則尚未出爐,“我給你錢,你給我產品或服務”的產品眾籌模式依然是諸多平臺的首選。
“對于大部分眾籌平臺來說,更多的只是集中影視文化、科技硬件,這些領域相對大眾,單筆額度較小,一般只是服務和產品的回報,不涉及資金性回報,法律風險也較小。”有眾籌平臺的負責人解釋道。
而京東這次切入的也是產品眾籌領域。在京東上線的12個眾籌項目中,有7個是智能硬件項目,5個是流行文化項目。
“京東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積累了一批高黏度的客群,尤其在3C、IT、音像、圖書等領域的銷售優勢,能將這些客群有效注入眾籌業務中的智能硬件和流行文化兩大板塊。”京東金融眾籌業務負責人金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眾籌作為一項新興業務,監管環境也在發生變化,不排除未來做股權眾籌的可能性,但現階段會踏踏實實地把產品眾籌做好。
然而,將國外火熱的眾籌概念移植到國內,即使是相對靠譜的產品眾籌領域,依舊存在著難言之隱——沒有幾個中國消費者會愿意為一張看上去很美的“圖紙”投資。當下國內消費者的接受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產品眾籌的形態,一個項目不會還在一張圖紙的階段,就能預購成功。
基于這樣的環境,京東金融選擇將產品眾籌的介入時間延后。以智能硬件舉例,產品周期包含了設計圖、工程樣機、手板到量產,京東眾籌是在手板到量產這個階段介入。“一方面是出于風險控制,另一方面也是消費者很難為一張圖紙買單的現狀所決定。”金麟解釋道。
然而,作為國內最早一批試水眾籌的網站,點名時間如今已從產品眾籌直接轉型為智能硬件首發平臺。
在張佑看來,“這是更接地氣的做法,更清晰地知道我們在做什么。京東的眾籌模式是在走點名時間3年前的老路,會被自己的渠道身份所限。”
對此,金麟的回應是,之前有競爭對手做了很多實踐,我們也是受益于他們的經驗。“京東做眾籌有自己特殊的地方,作為國內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JD+和京東智能云能夠為項目提供全方位服務,這些是其他平臺所不具備的,也是和其他眾籌平臺最大的不同。”
中國式眾籌的傲慢與偏見
上述眾籌行業月報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國內眾籌模式下實際發生的投資項目402起,涉及投資金額達2052萬元,平均投資金額5.1萬元。其中綜合類眾籌項目主要集中在智能電子產品、原創設計類、音樂類項目。
而據京東方面透露,7月1日,象撲君新書《咦,被發現了呢》眾籌項目登陸京東眾籌平臺,7月3日,僅募集了2天,便獲得超11萬元的好成績,比預期的1萬元的募集資金,多出10倍。
天使街聯合創始人劉思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京東試水眾籌業務更重要的原因還是集團導向,京東想要追求在金融領域有一個突破,而互聯網金融也被證明是一塊肥肉。
事實上,業界有這樣的觀點,京東上市之后,當下握在劉強東手中的牌無外乎四張:第一張是開拓國際市場往外走,第二張是拓展三四線城市往下沉,第三張是加強移動業務增加流量,第四張則是京東金融的再拓展。而按照劉強東成立金融集團之初的規劃,未來,互聯網金融業務將成為京東集團新的增長點。
“京東眾籌這塊才剛剛開始,未來的發展前景還不好判斷。不過,目前的產品眾籌業務肯定只是一個雛形,畢竟以這樣的模式做眾籌,體量并不大。”劉思宇補充道。
不過,對于當下行業主力的產品眾籌平臺而言,盈利模式的尷尬一直存在。
盡管成功將Kick Starter的眾籌模式引入國內,但由于國內愿意支持眾籌的用戶較少,能夠募得的資金有限,Kick Starter抽取傭金的盈利模式在我國并不適用。目前國內大多數眾籌平臺都為免費模式,不收取傭金,網站發展如何維系成為生存的關鍵。
在劉思宇看來,相比股權眾籌,產品眾籌的項目本身融資的錢就不多,抽取傭金的方式變得很沒意義。現在產品眾籌更多還是先將平臺做大,再去考慮盈利模式。
“傭金模式早就在中國確定不可行。”張佑表示,盈利模式不是點名時間目前關注的重點,不管是任何互聯網形式的公司,在形成規模之前都不能談盈利模式。同時,點名時間也在一步步探索最適合的盈利模式,盈利的事在未來才會考慮。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11年5月的點名時間,當年獲得5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后,已于今年1月得到數百萬美元A輪投資。
而對于依靠中國先鋒金融集團的眾籌網而言,孫宏生給出的解釋是,“這個(眾籌)服務離錢最近,想賺錢真的是分分鐘的事情,之所以我們現在這個階段不想賺錢,是因為時機還沒到。”
據其透露,眾籌網目前的平臺項目募資成功率在60%左右,項目總數1641個,累計投資人91141名,累計籌資金額約3000萬元。
有意思的是,孫宏生曾公開表示,“僅僅互聯網屌絲是玩不轉眾籌這個行業的,更需要去適應高富帥的金融行業的規則。到現在為止我對眾籌的理解,一定是兩個關鍵詞,一個是金融,一個是互聯網。但相比基于互聯網,金融更重要。”
對于電商平臺京東的進入,孫宏生反復強調的是,因為金融的互聯網化要求相對較高,眾籌平臺絕不是簡單的復制就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