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關總署新規對通過電商渠道交易的進口商品實施重點監管,超過規定限額攜帶化妝品、奶粉、紙尿褲等行為或將被視為“走私”,采取螞蟻搬家式走私的水客將面臨嚴厲打擊,對朋友圈代購,由于有一定難度,如何監管還不明確。
假貨泛濫的微信朋友圈
在微信上,不少人通過微信圈發布名牌包、鞋子、視頻、手表、鋼筆等圖片,都是卡地亞、PRADA等國際品牌。還有各類海外代購,他們提供的單據足以以假亂真,商品本身為高仿的A貨。
包括我的微信朋友圈快被各種代購刷屏了,有的賣化妝品、有的賣女裝童裝、有的賣高仿包和表,有些人都生活工作在三四線城市,怎么可能整來那么多俏十歲,那么多MK,那么多華倫天奴,甚至連雅詩蘭黛都9塊9包郵了。
從微信的朋友圈營銷繁衍到如今,幾乎每個月都能看到無數人被朋友圈代購所騙,微信賣東西也早該管管了,假貨太泛濫,有些人隨便整個牌子,動不動就全球領先科技,著名品牌,如何大賣,倉庫告急。如果是好的產品,質量保證,價格實惠,朋友圈發發賺點小錢可以理解,但很多人根本就不知對方供貨商的資質,實力,安全性,就每天刷屏,賺朋友的錢更加要慎之又慎,萬一真用出問題怎么辦?
對于朋友圈逐漸變成“社交商圈”,不少微友不勝其煩。而且賣假貨、做代購的是自己圈子里的朋友,在大大影響用戶體驗的同時,也影響了朋友之間的情誼,不少微友表示,自己受不了廣告轟炸,只好把朋友“拉黑”。
這對于騰訊來說,也是不小的打擊。
微信朋友圈必須要進行監管
流行于朋友圈的代購,有的是假貨,其他則是由售賣者從境外郵寄,被理解為自用物品,僅需繳納小額稅款。但實際上,這些貨品被以商品形式進行銷售,累積一定數量就需經過海關,繳納其他稅款,否則就涉嫌走私,遭舉報后或將受處罰。
海關總署的一紙規則出來,這也就意味著之前帶有部分私人代購甚至朋友幫忙性質的海外代購將被列入監管范疇,很多網上專營海外代購的“海淘”商戶也將受到影響。
微信朋友圈的代購現象,被諸多質疑詬病,甚至曾讓微信官方出臺相關“限量”措施,一度更有說法稱或被取締。海關總署實施相關條例,對從事跨境電子商務的企業和個人進行監管,朋友圈代購也在監管范圍。在電子商務廣泛滲透生活的今天,與其取締一個培養起的“市場”,不如讓其有法可依。
解決好友圈變成生意圈的難題,除了法律法規方面禁止,還需要技術方面的支持。微信管理方有技術能力解決代購方面的問題,所以,微信管理方應該做相關的技術屏蔽,讓好友圈不能發布代購方面的信息。
不管什么形式的載體,有交易就要有監管,否則一旦出現糾紛就很難取證調節。與其堵不如疏,建議相關網站發個聲明,好友圈不應成為生意圈,違者接受相關處罰。
寫到這兒,我忽然想起了最近流行的一句話:社交軟件始于約炮,成長于炫耀,沒落于代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