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細分領域未被攻克的最后堡壘——生鮮電商正迎來新的“資本謀局”階段,新一輪資本盛宴正徐徐開啟。
8月1日,中糧集團旗下我買網宣布獲得B輪融資1億美金,IDG資本領投,A輪領投的賽富基金追投(A輪投3700萬美元),創造了國內食品電商包括生鮮電商領域的融資之最。這也是IDG資本歷年來在電商行業的最大投資。
無獨有偶,就在7月末,垂直生鮮電商本來生活也宣稱一筆融資在今年1月份已完成,今年4月份資金到位。
另據消息人士透露,總部位于上海的易果已經被阿里所收購。對此,騰訊科技致電阿里,對方表示不予置評。而坊間傳聞,華潤也在和1號店接洽,欲將其收至麾下。不過,1號店回應稱為“謠言”。
再加上在今年5月,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2000萬美元入股上海本地垂直生鮮電商美味七七。
種種跡象表明,生鮮電商這個電商領域原本最難啃的骨頭似乎正迎來拐點過后的黎明,在優菜網、管家菜等淪為先烈之后,剩下的一批玩家已建立起行業壁壘,資本方亦開始加速出手,投資熱浪已經襲來。
萬億市場待挖掘 資本追捧
我買網CEO趙平原告訴騰訊科技,目前生鮮已成為我買網的最大食品銷售品類。就在幾個月前,亞馬遜也曾和我買網接觸過,拋出了投資的橄欖枝,但最終我買網選擇了IDG。
事實上,在生鮮電商領域除了阿里、京東的平臺級選手外,順豐優選、我買網、1號店等幾乎所有的垂直電商電商都處在持續虧損階段。
既在持續虧損中,為何還能吸引資本方還不斷涌入?
在賽富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焱看來,我買網等生鮮電商和傳統的經濟形式不同。“它開始的時候投資比較大,建立大的市場后會有高速的增長,而且做的是吃的東西,在起步階段也比一般的電商花的精力多,投入更大。”
據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披露,B輪投資中,投資人占據10-20%的控股比例,根據1億元美元的融資額度來估算,當前我買網的估值已經達到了5-10億美元之巨。
“生鮮電商是有著萬億規模潛在市場的大蛋糕,也是國內電商領域為數不多的處女地,大方向絕對是對的,只是比較難啃。但只要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趙平原如此強調。
IDG資本合伙人熊曉鴿(微博)認為,英國的生鮮電商Ocado目前比我買網大8倍,但中國的發展空間很大,應該是Ocado的8倍。而且我買網首先發力,隨著在資金、供應鏈和物流冷鏈和用戶規模建立起后,行業壁壘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和歐美國家相比,中國的城市人群密集度非常高,這一特點也將給生鮮電商增加想象的空間。
現實中,電商在開始的時候大多虧損,即便如今的電商霸主阿里也曾多年不賺錢,已經上市的京東依然不賺錢,但其規模已支撐起超過300億美元的市值。
為何資本方紛紛選擇在近期出手?一般而言,投資人總是提前嗅到行業的風向,生鮮電商的用戶購物習慣經過兩年培養,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光。
我買網CEO趙平原透露,今年京東的上市,具有標桿性的刺激因素,而且當前投資人手里有大量余錢,而生鮮電商行業經過去年倒下一波后,可選的投資對象也聊聊可數。
巨人的游戲 小玩家難生存
如今,因為商業發達和用戶的電商習慣,江浙滬的華東地區用戶對生鮮電商接受度最高。
據悉,有了充足的資金后,今年下半年,我買網將加強在沿海城市的布局,原來冷鏈主要配送范圍集中在北上廣深等8大城市,今年將擴張到50個。
此外,我買網將進一步發力其海外直采和拿捏國內產地的話語權,最終在供應鏈上把控,構筑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而與此同時,本來生活、順豐優選也都在人力、倉儲、配送范圍上邁出了擴張的步伐。
未來,生鮮電商主要比拼什么?
趙平原說:“表面上看似乎就是賣不同品類的東西,但幕后從上游的供貨、產品質量把控、買手的選品到物流、營銷、運營、管理等,整個鏈條非常復雜。用戶群既追逐產品品質又對價格敏感,貨品需要不斷變換滿足其口味,當一個品種引進時,要想清楚其賣給誰,賣到哪里。這需要在采購時慧眼識珠,找到消費者真正所需,并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賣完,對采購時間、采購量、產品保鮮等品控上都需要達到極高的水準。”
一旦這些看不見的軟實力建立起來后,用戶回購率上升,規模增加,成本被攤薄,利潤隨之而來。而且,生鮮電商的重復購買率遠高于其他品類,用戶習慣被培養起來后,必將迎來新的廣闊天地。
趙平原的此番言論也和順豐優選一內部高管一致,在他開來,冷鏈和品質管控能力已成為生鮮電商的核心競爭力。
不過,雖然前方光明,資本方也確實重新燃起對生鮮電商的熱情,但眼下還處在黎明前的黑暗階段,短期內這一領域仍然存在著的風險。
在采訪中,幾乎所有的生鮮電商行業人士都表示,整個行業還在探索階段,真正的破局尚早。
生鮮商品難以保存,運輸損耗率達20%,物流成本高居不下,以至于凈利潤率大大被削減。如果客單價如果低于200元,扣除產品成本、物流成本和流通損耗后,基本沒有利潤。雖然熬過客單價和用戶習慣之后能迎來規模效應,但具體能否熬到那一刻還是未知數,這讓各家在未來的發展路上充滿變數。
正如一位投資人所言:資金、市場、體制等因素下,生鮮電商越來越向大玩家手里集中,市場上留給小玩家的機會越來越少,他們或選擇被并購找個靠山,或最終被邊緣化,淪為又一個倒下的樣板。
在某種意義上,隨著市場規模的集中,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馬太效應將日益顯現,新創的生鮮電商網站更是難有出頭之日,對一些本地化的玩家來說,與大玩家PK的時間窗口正在減少,他們已很難再像這些企業那樣能夠獲得大量用戶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