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電子商務 » 阿里收購再“中槍” 收購失誤為何鐘愛科技企業

阿里收購再“中槍” 收購失誤為何鐘愛科技企業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8-18 10:44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瀏覽次數:15
   即將赴美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團因旗下阿里影業的往期投資財務處理問題引發市場關注。
 
  8月15日,阿里影業公告停牌,新任管理層對財務狀況做出初步審閱后發現“以往會計期間可能存在不恰當財務處理及可能存在資產計提減值準備不足”,并因此推遲公布2014年中期業績和中期報告。
 
  上述可能存在的行為發生在阿里巴巴集團收購文化中國(后改名阿里影業)之前。
 
  今年3月11日,文化中國傳播集團有限公司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股份認購協議,后者以62.44億港元認購文化中國增發后的60%股權,從而實現控股;6月25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子公司完成股份認購,并對董事會進行了重組。
 
  阿里影業此次停牌,讓人想起科技行業歷史上兩次頗為引人關注的、因價值判斷失誤或財務審計漏洞等原因造成的巨額資產減記案例。
 
  2007年,為了和當時谷歌的在線廣告業務競爭,微軟斥63億美元收購數字營銷公司aQuantive,一度成為微軟歷史上最大的單筆收購交易,當時外界評估微軟此次交易價格只比aQuantive的實際價值溢價了6億美元左右。
 
  但此后的事實證明,這次的大手筆收購并未達到預期目的。五年之后,微軟被迫減記61.9億美元的非現金賬面價值,這一數字幾乎與當年收購的63億美元持平。這也使得微軟2012財年第四財季凈虧損4.92億美元,而上一財年同期凈利潤為58.74億美元。這也是微軟上市26年來首次季度虧損。
 
  與微軟相比,惠普在收購英國軟件公司Autonomy時所遭遇的財務造假問題則更令人大跌眼鏡。2012年11月,惠普公司自曝收購丑聞稱,由于對方財務造假,收購該公司致使惠普計提了88億美元的損失,并直接導致惠普股價大跌。
 
  為追趕競爭對手IBM,惠普在2011年10月并購了英國公司Autonomy,高達110億美元的總花費曾一度遭到外界批評。但惠普隨后向外界透露,在收購Autonomy之前所進行的審計工作中并未發現財務問題,但該子公司內部高層爆出了財務造假的丑聞。在88億美元的減值計提中,有至少50億美元是和“嚴重的會計不當、不實做法及揭露疏忽”有關。
 
  惠普根據隨后的調查表示,Autonomy公司的財務錯誤包括,把虧損產品給公司帶來的損失偽造成市場推廣費用,將公司同分銷商達成授權協議所帶來的收入提前計入營收記錄等。
 
  為什么這些令人矚目的收購失敗案例發生在科技領域?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相比于傳統行業,TMT領域(科技、媒體、通信)各公司的無形資產通常所占比例更高,無形資產的評估比土地、廠房、設備等有形資產更困難,況且科技互聯網是一個瞬息萬變的行業,這些無形資產的價值會隨著很多因素的改變而動蕩,因此“看走眼”的并購案并不稀奇。
 
  而此次阿里到底虧了多少?因阿里影業決定推遲發布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中期業績,連帶推遲發布的還有截至2014財務年度首六個月的中期報告,這一數字尚無定論。但根據相關規定計算中期報告的發布不會晚于今年9月30日。
 
  正處于上市前緘默期的阿里巴巴集團沒有就此接受記者采訪,有關事宜以公告內容為準;而阿里影業方面也未對該問題的潛在影響進行評論回應。
 
  阿里影業的年報顯示,電影版權、商譽、無形資產是公司涉及計提減值準備的資產科目。截至2013年末,公司上述資產對應分別為36489.2萬港元、17598.6萬港元、1155萬港元。那么公告中所稱的“可能存在資產計提減值準備不足”不出這三項范圍,總金額也不超出這三項總和。
 
  據業內人士分析,影視劇版權及拷貝在阿里影業的資產中占有很大比例,盡管這部分屬于公司的有形資產,但對這部分資產的估值存在較大的彈性,有可能產生高估的情況。此外,一般在電影票房收入收回之前,這部分收入應該計入應收賬款,不恰當的處理可能會影響資產計提減值。
 
  阿里影業上個月發布的盈利預警顯示,預計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將會轉盈為虧,凈虧損約為9700萬元至1.8億元,原因是營業額較去年同期減少,以及今年上半年部分電影仍處制作階段。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