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投資人問我投微信第三方怎么估值,統一回答下:
1、只有營銷和渠道沒有產品號稱用渠道服務打天下的一文不值,產品只是套用老模式的也不值錢;
2、團隊里的工程師數量和比例可以做為估值的重要參考值,營銷和渠道為主的團隊不值錢;
3、大部分公司號稱的“收入”都是假的,那是代理商“充值”的錢,那些不能算作收入,因為最晚春節后那種代理模式就像當年企業建站一樣賣不動了,這些錢得吐回去,想想當年的腦白金和背背佳就是那個味兒。至于用手上收到的代理商充值費乘以多少年算PE值的做法,我只能說你們不配做投資,這種基礎的愚蠢錯誤都能犯沒人能幫你;
4、至于營銷公司轉型做垂直解決方案,那就更扯了,且不說他們不可能做得好產品,就算能做,小垂直行業一個個的撈成本太高,就算能做出很多垂直行業的方案,最后會發現每個垂直行業都會有更深入更有資源的玩家,到時候利潤也沒了黃花菜也涼了,沒有基礎和資源這些都是黃粱一夢;
5、想做平臺或者聯盟的就更扯了,沒有百萬活躍商家你做平臺誰搭理你啊,你算老幾呢;
6、給大企業做外包和定制的倒是個好生意,但沒資本價值;
7、越有軟件經驗的越做不好這事,因為“移動互聯網+社區”的時代里,玩法變了,軟件思路沒活路的,得靠懂商業、懂互聯網、懂社區的團隊不斷去創新才能做出來事情。
8、具體DD的時候可以看這些數據:開了微信服務號的商戶數(訂閱號對商家沒價值),每周/每天跟粉絲互動的商戶數,開通了微信支付的商戶數。
不要被所謂的商戶總數迷惑,看活躍商戶數和商戶的微信公眾號活躍度、粉絲數,多數都會發現99.9%是垃圾數據。
結論:
看有效商戶和活躍商戶,看團隊、看創新能力、看產品能力、看對行業的理解能力,不要看現金更不要被“渠道”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