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9月,以“一小時送貨”聞名的網上便利店——快書包開始不再求“快”,并踏上了謀求轉型的道路。
2010年6月,快書包成立,首先開通北京市市區的一小時配送服務,并推出“限時送”和“定時送”,配送時間由消費者自主選擇,為消費者提供篩選后的熱門書籍,運費全免,快書包自采貨物、自建倉儲、自建物流。
4年來,快書包的業務拓展到上海、西安、成都、長沙、杭州、深圳等多個城市,商品品類除了書籍,也擴展到500多種商品,但最終卻在今年9月初以快書包創始人許智明在微博上宣布“一小時配送”服務停止而結束。

如今,快書包業務轉型為采用常規配送方式的精選生活店,并上線了進口食品及進口日常用品的限時特賣網站—愛搶貨。
核心的問題是,一個時髦而性感的快書包的快送概念為何難以為繼?
問題的根源就在于用戶需求的制約。徐智明犯下了對用戶需求判斷失誤的致命錯誤。
現實中,用戶真正需要快送的品類較少,沒需求就沒流量,一個電商網站沒有流量就沒有訂單。這使得“通過不斷增加訂單數量來形成規模經濟,最終抵消快送成本,實現盈利”的模式成為偽命題。
快書包創始人徐智明在微博上坦承:“快書包自采貨物、自建倉儲、自建物流、一小時到貨的模式,可能是個錯誤的方向。一小時到貨卻有需求,如陰雨天的雨傘、晚餐前的茅臺等急需品,但是集中這些需求,支撐整個網站快速增長,確實很困難。我們努力挖掘更多具有這種特征的商品,但四年來,找到的還是不夠多。”
數據顯示,快書包2012年銷售為300多萬元,2013年銷售額達到1000萬元,徐智明也曾公開承認,快書包兩三倍的發展“比較落后于電商的發展速度,投資商希望10倍、20倍盡快發展”。
或許,快書包從誕生那天就走錯了!在徐智明看來,一小時到貨還面臨著過低的客單價的困境,這讓其自建倉儲和配送的方式很難承受。增加很多高價格的商品后,用戶購買這些商品就不是為了一小時到貨。這時候用自建的配送站點去承擔第三方快遞就可以完成的任務,得不償失。
對于為何轉型做進口商品的特賣模式愛搶貨,徐智明說,快書包四年來在精選商品模式下,已有將近一半的商品是進口商品,其在選品、采購和供應商等方面有了資源積累。
不過,現實中,發力限時特賣模式的網站已經屢見不鮮,競爭異常激烈。未來愛搶貨如何在新領域與對手奪食?
徐智明向騰訊科技給出的答案是:價格。但價格歷來都是各大網站的基本手段,這讓其未來的道路能走多遠充滿了不確定性。
此外,無論是快書包還是轉型之后的愛搶貨,本質上都是小而美的網絡零售模式,其在面對淘寶、京東等綜合性平臺的競爭中,很難做大,一旦想要去觸碰其他的利益市場,又會陷入競爭的紅海。
愛搶貨能走出一條特殊道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