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京東外,包括阿里巴巴、蘇寧、等在內的多個電商企業均已進軍小貸業務領域。而互聯網巨頭進軍小貸均是基于“生態圈”的布局,除了雄厚的資本實力、龐大的客戶群體,大數據的優勢則是互聯網巨頭們打造業務模式和風控模式的基礎
小貸行業的“攪局者”正在不斷增加。10月30日,京東金融旗下籌謀的小貸業務“京小貸”正式上線,這是京東金融繼“京保貝”、“京東白條”、眾籌業務等之后,京東金融在供應鏈金融方面的最新布局。
有業內人士評論認為,“京保貝”和“京小貸”完善了其在融資方面對于供應商和商家的全覆蓋,目前包括阿里巴巴、蘇寧、唯品會在內的電商均在小貸業務上有所布局,而搜房網亦有意進軍,電商布局小貸變得趨勢化和成熟化。
京東金融供應鏈金融負責人王琳對電商布局小貸的趨勢非常看好,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現在整個電商對于小貸這塊業務都是非常有興趣的,大家覺得基于自己的交易可以在風控上面得到一些改善,”他同時稱,“不排斥通過其他方式擴大貸款規模,不過目前還不考慮對小貸業務進行資產證券化。”
京東金融生態圈雛形已成
隨著“京保貝”規模的不斷增長,“京小貸”的出生條件變得越發成熟。據王琳介紹:“在整個金融生態圈,我們主要關注三部分,分別是客戶、供應商和第三部分開放平臺的商家,而針對前兩部分的產品已經日趨成熟。”
京東金融在融資端有針對商家的服務,在投資端,京東金融除了提供協同的投資信托計劃、資產計劃等,還在計劃基于企業用戶為基礎的打通小貸與理財的服務。
王琳進一步表示:“這次推出的‘京小貸’服務是針對京東開放的商家以信用為基礎的小額貸款服務,目前客戶全是京東開放平臺商家,但很快會把京東C2C平臺也就是拍拍網上做一些延伸。”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目前“京小貸”的年化貸款利率在14%~24%之間,操作流程上,申請、審批是線下,風控、貸后、支付系統在線上,貸款期限支持到12個月的,利率水平會根據具體情況不同有所變動。
在風控體系上,“京小貸”嘗試了“天平模型”和“浮標模型”等用于商家評價和風控的輔助手段。比如,“天平模型”實現了對不同行業的商家更為統一、公平的準入標準,并可定期測量跟蹤商家經營狀況的變化;“浮標模型”則是通過預測店鋪的季節性銷售對資金的需求,用以提前發現商家需求,及時修正貸款額度,并能預測店鋪的生命周期,來提高貸后預警的可靠性。
事實上,京東金融已經在第三方支付、理財、消費金融等多個維度布局了版圖,同時也在其生態鏈條的上下游不斷進行延伸,而在牌照上亦兼具了小貸業務牌照和保理業務牌照,上述業內人士評價:“下一步針對融資端和投資端的進一步創新非常可期。”
電商“攪局”小貸行業
除京東外,包括阿里巴巴、蘇寧、百度等在內的多個電商企業均已進軍小貸業務領域。而互聯網巨頭進軍小貸均是基于“生態圈”的布局,除了雄厚的資本實力、龐大的客戶群體,大數據的優勢則是互聯網巨頭們打造業務模式和風控模式的基礎。
不過,上述業內人士還分析:“互聯網巨頭如今介入小額貸款領域,更多的出發點是為了吸引企業入駐且延伸上下游產業鏈,對于小貸行業的格局還不足以構成大的沖擊。”
2010年6月,阿里巴巴即開展了面向中小微企業和個人的小額貸款業務。2010年、2011年,其在浙江和重慶成立了兩家小貸公司。截至2014年上半年,阿里小貸累計發放貸款突破2000億元,服務的小微企業達80萬家,另據媒體報道,螞蟻金融微貸事業部運營總監趙衛星曾表示,阿里小貸目前的規模為150億元左右。
而阿里小貸還在計劃未來依靠大數據推廣信用貸款,并拓展數據采集渠道。談及大數據的應用,王琳亦表示:“大數據是我們風控環節很重要的一部分,但目前我們不僅僅用大數據來做風控,還用在一些貸前貸后的關鍵環節上。”不過風控不能僅依靠大數據來做,王琳表示:“傳統基于信用的審核流程也絕不能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