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5歲的于殿泓,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賣稻米。因為賣的稻米好吃,基本上都不用去推廣,每年脫完粒,磨成米,就拉到北京來,機關單位很快就搶購完了。但是最近這一渠道中斷了。該怎么辦?于殿泓選擇了電商。
11月16日,在大食品網舉辦農產品電商高峰論壇上,黑龍江省五常市陸家村紅揚有機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頭人于殿泓講出自己的賣米經歷。“之所以選擇電商,是希望找到穩定的銷售渠道,雖然掙少了,但是沒有后顧之憂了。”
致力于打造中國食品安全消費地理標志性平臺和健康口糧第一品牌的大食品網便是于殿泓口中的合作伙伴。
大食品網隸屬于2014年6月成立的北京食安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過O2M(Online2Mobile+Offline2Mobile)的新型電商模式,以健康綠色有機的米面雜糧等健康主食為核心,服務于“家庭健康餐桌”。
伴隨移動互聯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網購新鮮農產品。但由于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產業鏈上容易形成很多“信任斷點”,導致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存在明顯的互不信任。
在論壇上,創業者、大食品網創始人韋三水表示,互聯網生活是必然趨勢,農產品一定是一個大市場。農產品作為中國的傳統行業,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用“匠人精神”做好垂直與細分市場,具有潛在的商業價值。
作為垂直農產品電商,大食品網深耕這個領域。線上與銀行、保險公司等機構互聯,線下與中高端社區等互聯,實現線上線下全渠道模式,同時更重要的是要連接這些“信任斷點”。大食品網不僅與相關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形成戰略合作,對產品進行獨立第三方檢測,而且還建立可追溯體系,從而讓消費者與生產者彼此間的信任成為可能,真正實現將原產地的健康帶到每個家庭的餐桌上。
農產品電商不是一根網線加一臺電腦,單純地將農產品放在電子平臺上銷售那么簡單。對于大食品網來說,有一支專門的“原產精粹探尋團隊”,通過深入到原產地,探索地理標志產品的特殊品質、文化內涵、人文狀況、地理環境等,從而將這些原產地的產品通過互聯網從原產地帶到消費者面前,供其選擇。這種模式,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傳統流通環節繁瑣的缺點。
天使投資人、浙商創投執行總裁劉冬秋表示,垂直領域的優勢在于專注和專業,通過提供更加符合特定人群的消費產品,滿足特定領域用戶的特定習慣,從而更加容易取得用戶信任,加深產品口碑傳播,形成獨特的品牌價值。
自今年年中全新正式啟動以來,大食品網致力于“原產精粹,健康好糧”核心競爭力的打造,秉持“用良心,做好糧”的理念,受到業界、投資界和市場人士的關注,獲得天使輪融資金額近千萬級。
“正如老于(于殿泓)所說,種植有機稻米是個良心活一樣,在農產品各個供應鏈環節關注每個家庭餐桌的安全,這是整個行業參與者的共同使命和責任。”韋三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