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上線天貓國際,京東上線海外購,蘇寧易購、聚美優品、唯品會也都紛紛試水,另有多家早就從事海外購物的網站也頻頻再獲融資,加碼布局海外購物市場。
不知從何時開始,“買遍全國”已無法滿足14億中國人的購物熱情,身邊的小伙伴們紛紛秀起自己從網上淘來的海外商品,從寶寶的奶粉尿不濕,到空氣凈化器自行車或其他大設備,“買遍全球”。
中國海淘族的購物熱情帶來醒目的交易量。根據EnfoDesk易觀智庫監測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3年,中國的海外購物交易額從100多億元增長到超過800億元。商務部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4萬億美元,其中,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達到3.1萬億元,同比增長31.3%;預計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將增長至6.5萬億元,年增速超30%。2013年,中國內地的“海淘族”已達1800萬人,預計到2018年將增至3560萬人,年消費額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
需求刺激下,近兩年洋碼頭、西洋匯、美國購物網等專業的海淘網站出現,巴寶莉、ASOS等國際品牌直營網站加入,上海自貿區的跨境通和寧波保稅區的跨境購上線運行。
與此同時,國內多家電商都于今年增加海外購的業務,開啟大規模“買遍全球”的架勢,如阿里上線天貓國際,京東上線海外購,蘇寧易購、聚美優品、唯品會也都紛紛試水,另有多家早就從事海外購物的網站也頻頻再獲融資,加碼布局海外購物市場。
順豐速遞公司國際電商服務事業部副總裁李清望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順豐已啟動了自己的跨境電商業務,旗下的電子商務網站“順豐優選”于近期推出了“優選國際”,主攻跨境購物。“當然是順勢而為。跨境電商關鍵環節,即物流服務方面,順豐具備一定基因優勢。”
集體淘海外:從電商到快遞到銀聯
國內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將全球化視作其上市后的第一個熱點,在今年“雙十一”期間喊出“買遍全球、全球可買”的口號。旗下天貓國際、淘寶海外、速賣通等三個平臺首次參加“雙十一”,意圖讓全球人民參與這場電商狂歡節。
一號店也在“雙十一”期間正式上線“1號海購”項目,通過保稅進口模式將海外優質商品引入國內。
順豐優選的海外代購網站“優選國際”也于11月11日正式上線,聚焦于食品領域,選品標準為優質、差異化、高附加值,如奶粉、保健品等,這些都是海購的熱門品類。
有意思的是,亞馬遜中國在今年“雙十一”也是主打國際品牌,于“雙十一”期間開通亞馬遜全球六大站點直郵中國的服務,中國消費者將有機會選購來自歐美等8國的8000多萬種國際商品,并享受美國同步價格。
事實上,涉足海外購物的電商遠不止上述三家。早在“雙十一”之前,京東便上線海外購,蘇寧易購、聚美優品、唯品會也都謀劃其海外購物業務的布局。
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將國際化定位為京東2014揚帆遠航的五大計劃之一,并宣布加速國際化進程。在進口海淘方面,京東海外購就是國際化定位的一部分。京東的海淘業務采取招商模式而非京東自營,引入的商家大部分為海淘代購商,與阿里巴巴的淘寶全球購類似。
蘇寧在海淘方面布局更深。2013年“雙12”期間,蘇寧與海淘平臺洋碼頭聯合推出“全球購”活動,正式進軍海淘市場。其旗下母嬰電商紅孩子也直接與國際母嬰中國總代理商合作,推出了“母嬰海外購”專區。此外,蘇寧還嘗試組建了專業的買手團隊,在中國香港、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地進行商品采購,以拓展上游供應鏈。2014年中旬,日本國內最大規模的免稅連鎖店Laox以第三方身份入駐蘇寧,助推蘇寧的日本代購業務。
除了這些電商外,不少為電商解決供應鏈和金融問題的物流與支付企業,也開始了跨境電商的嘗試。
韻達于今年9月和11月分別開設其美國與德國分公司,并借此機會上線了其海淘代購網站“易購達”。據悉,易購達既從海外廠商直接采購,也將采取店鋪招商入駐方式發展。
遞四方則是一家國際物流、海外倉儲服務商,其旗下擁有轉運公司“轉運四方”和海淘網站“海淘城”。和“易購達”不同,海淘城定位于“全球品牌海外購物資訊平臺”,主要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的海淘導購服務。
還有一家特別的海淘企業——中國銀聯。2013年2月,銀聯上線了海購跨境網購平臺,為銀聯卡持卡人提供商戶導購、頁面翻譯、跨境支付以及物流通關等服務。2014年9月,銀聯對海購平臺進行了升級,通過整合代購服務商、跨境物流商、保險公司等,不僅為海淘族提供便利的跨境物流和支付服務,還為不會海淘的消費者提供代購服務。
資本追逐跨境電商
亞馬遜中國副總裁牛英華認為,隨著80后、90后這一代數字消費“原住民”消費能力的提升,消費者對網購商品的關注逐步從價格、服務轉移到品質和品牌,同時這一群體的消費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特征,而海淘恰恰滿足了消費者從價格到個性化的多種需求,成為網購增長的新動力。
牛英華指出,從市場趨勢來看,隨著中國消費者國際視野的逐步開拓,他們不再將“購物車”局限于國內,而是放眼于全球,渴望直接選購所需商品,獲得高品質的國際化選品的需求。因此,亞馬遜才會選在今年推出“六國直郵中國”的海外購物網站。
阿里巴巴國際B2C事業部總經理吳倩亦表示,海淘火爆背后真正原因是中國正面臨新一輪的消費升級,對進口商品需求正在迅猛增長。近年出國游、出國購火熱,不管遠在歐美國家還是近在香港地區,中國內地游客在海外頻頻出手購物。
據統計,2012年中國人海外消費額達850億美元,其中中國消費者在中國香港消費超過1000億人民幣,每個中國游客在英國消費超過6萬人民幣,線上代購744億人民幣。
“這也是一個新的巨大消費增量市場。”吳倩稱,淘寶系多年代購業務累計數據也顯示這一旺盛的進口需求。為更好滿足這一消費需求,提供并優化提升包括購物習慣、支付、物流在內整個購物體驗,逐步引進更多看好中國市場需求的海外品牌,天貓國際發現商機并適時創立,以便抓住這樣的市場機會。
而跨境電商的火爆,也同樣吸引了各路資本貼身追逐。
國內知名跨境電商敦煌網近期宣布,已經完成數億元的融資,由華創資本等投資,這也是敦煌網的第四輪融資。另一跨境電商蜜淘全球購近日也完成B輪3000萬美元融資,領投機構為祥峰投資,跟投機構為晨興資本、景林投資、經緯創投等。
記者還了解道,國內第一家引進海外零售商的跨境進口電商平臺洋碼頭也即將結束其最新一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5000萬美金。
與此同時,新的一批跨境電商平臺也陸續搭建中。近日,前海網貿電子商務公司旗下的“印尼中國商品網”正式上線,并宣布獲得磐豐資本領投的千萬元人民幣融資。“印尼中國商品網”建立了專門售賣中國商品的企業對個人網絡交易平臺,為中國商品銷往印尼及東盟國家打開一扇電子商務之門。
11月中旬,由中商控股集團、河南中基財務管理有限公司、丹麥中基進出口有限公司共同注資1億元人民幣發起成立的“丹麥中國商品網”正式上線試運行。這也是目前丹麥-中國最大的雙向購物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丹麥中國商品網”聯席首席執行官蘇鈺朝還打算在2015年內,把“丹麥中國商品網”的模式復制到挪威、芬蘭、瑞典、冰島等國家,從而形成中國-北歐跨國貿易矩陣。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透露,目前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已超過5000家,企業超過20萬家。
海淘助推快遞擴大布局
與國內網購相比,跨境購物由于跨越國界,存在政策、語言、支付、通關、物流等多方面的障礙。尤其是物流方面,通常需要7-21天到貨,甚至多達一個月,物流成本也大約是境內購物的數倍,影響購物體驗。因此,物流效率和物流成本無疑將決定跨境電商這塊蛋糕能否配得上資本的熱度。
以臺灣地區消費者從大陸電商購物為例,此前主流的解決物流方式是包裹通過集運公司合并、由貨代中轉到臺灣。通過運轉的方式時間比較久,并且需要支付兩段運費。買家下單填寫地址時需要選擇“使用國際轉運服務”來選取不同的轉運商,包裹從全國各地聚集到福建、上海等地的轉運倉,這段運費由消費者和賣家協商支付;然后,轉運倉庫通知買家付倉到臺灣地區的第二段的運費,包裹才會被發往目的地。
隨著菜鳥網絡轉運平臺打通了境內外兩段的信息流和服務商,通過內地快遞公司直接承運到臺灣,再由臺灣本土物流服務商進行落地配送,消費者可選擇7-11、全家超市等自提取貨。兩段的運費只需在消費者下單或者商家發貨時一次性支付,費用標準由菜鳥轉運平臺統一談判成較為有優勢的價格。
吳倩表示,隨著與中國郵政、新加坡郵政等國家級成員陸續開展的戰略合作,菜鳥網絡打通了萬國郵聯這個世界上分布最廣的傳遞網絡資源體系,“已經建立了覆蓋全球5大洲的海外倉儲網絡和航空干線資源能力,保障其貨物可以到達全球220多個國家”。
阿里巴巴的全球化步伐,也帶動了合作伙伴的海外業務擴展。順豐、申通、中通、圓通等原來國內傳統老牌快遞,跟隨菜鳥網絡的國際化布局,走出國門,分別開展海外倉儲、跨境轉運、海外自提等業務。
以阿里巴巴旗下“全球速賣通”的第一需求大國俄羅斯為例,中國郵政在保證俄羅斯全境覆蓋的基礎上,建立了專線物流,利用速賣通的電商平臺能力,大量集貨后專線直運到俄羅斯。這使得俄羅斯人的收貨時效由過去的60-90天,縮短至目前的35天以內。
此外,圓通跟隨菜鳥網絡的步伐進入了臺灣地區。韻達、申通也都紛紛上線了海淘業務,為海淘族提供物流服務。申通快遞國際業務部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今年申通重新審視國際業務,也開始介入跨境電商的小包裹遞送。
快遞業中,順豐在跨境電商物流服務上走得更遠。順豐已于去年9月推出“SFBuy”業務,該業務是為海淘族提供的一站式管家服務。消費者在整個購物流程中只需在選購、付款、確認郵件等環節進行操作,順豐速運則利用已經開通的“美國件”業務,負責跨境運送、清關服務以及國內配送,提供全程物流追蹤。在消費者最關心的價格、時效方面,“SFBuy”從美國轉寄至中國內地只須7-10個工作日,與四大國際快遞相比運費低至三折,除此之外“SFBuy”還提供分箱以及30天的免費倉儲服務。
和其他游走在“灰色地帶”的轉運公司不同,通過“SFBuy”進行海淘將100%繳納關稅,即便如此在價格上也具有一定競爭力。以百代適Britax Frontier 90兒童安全座椅為例,國內代購價格在2400-3500元不等,而通過“SFBuy”在美國Amazon上購買,即便算上關稅、運費,價格在2500元左右。
除此之外,順豐還針對海外直購和代購商家提供“全球順”等業務,并于11月16日正式推出歐洲小包業務——這是針對跨境電商賣家的小件物品而設計的空郵產品。
李清望表示,順豐在跨境進出口商家物流,跨境進出口消費者物流,跨境電商等領域均有相應的產品布局。“跨境電商持續升溫,2014跨境電商年復合增長率或達40%左右。”他說。
電商跨境的風險與管控
跨境電商大熱之下,亦存有不少隱憂。比如,盡管海淘有超高的性價比優勢,“假貨”問題卻依然困擾著消費者和整個行業。而很多愿意加入海淘大軍的消費者,最在意的還是產品品質。
再如語言,也是海淘族需要面對的難關。在有語言障礙的情況下,購物所需要的時長往往是中文網站的幾倍之多,同時也給售后的各種溝通提出了挑戰。
更讓海淘族“百爪撓心”的還有需要耐心的跨境運輸,第三方轉運流程復雜、時間長。最后,在產品的售后服務環節上,因為是跨境交易,交易雙方處在不同的監管環境下,售后服務維權也會面對較多壁壘。
李清望期望,政府能大力鼓勵和支持正規實現進出口的物流企業,為后續行業健康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吳倩也指出,跨境業務必須有政府作為參與方參與進來,跟海關平臺打通的保稅模式是一種創新,比如天貓國際的信息流、支付流、物流三流合一對接海關平臺,海關也突破了兩大歷史難題:監管和納稅,可以實現陽光化、透明化、規劃的監管,也可以保證100%納稅,同時還為產品背書,可以說是一種平臺以及生態合作方的協作模式創新。
“天貓國際正在和海外品牌方、政府、支付寶、菜鳥物流以及阿里整個生態體系把模式跑通,跑順暢,根據消費者實際購買場景把購買路徑走通、更為順暢,保證購物體驗并提升等等。”吳倩表示,這需要包括海關在內的多國政府、海外品牌商、海外渠道商、服務商、支付、物流的協作磨合,“只要跑通了起來還是很快的,因為巨大的消費剛需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