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競爭]
2014年旅游電商之間的價格戰不斷升級,競爭領域從酒店返現進一步向門票、簽證等細分市場延伸。2014年3月初開始,同程、攜程、去哪兒、驢媽媽等旅游電商紛紛開展“一元門票”或“一元門票返現”等低價促銷,并與微信、滴滴、快滴等移動端合作,搶占移動端入口,搶占客流量的高地。事情的另一邊,傳統旅行社在O T A的這種不計成本長期轟炸之下,基本上招架不住,旅行社這種“單項委托業務”的弱化大局已定,包括門票、酒店等門店預訂,已逐步被蠶食。但業界也有人建議,傳統旅行社可以發揮以前“批發商”的資源特長,轉變身份,轉而成為電商們的門票等資源“供應商”。
[自然選擇]
“智慧出游”已然是2014年旅游業界最亮眼的變化,尤其是旅游電商們爭搶的“移動客戶端”的預訂及支付方式的轉變或無縫對接。隨著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等新興科技的發展,網絡化、信息化的出行服務受到游客青睞。游客基本上有三種強烈需求,首先他們希望能像本地人一樣去游玩,其次他們希望能省卻完全自由安排行程所帶來的大量麻煩和不確定因素,最后,他們希望拿到優惠的價格。市場上能滿足這些受眾心理需求的,便能完勝市場。
[人工選擇]
對于2014年來說,“一元門票”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由攜程、同程挑起的“一元門票”活動應該是大熱門,自此,驢媽媽、淘寶、百度、途家網等也漸次而起,去哪兒也攜“0元熱門景區”的活動加入到此戰局中;剛開始只是旅游電商之間的一場爭奪站,但隨著宣傳攻勢及效果喜人,越來越多的景區也自行宣傳起“一元門票”,如廣州的沙灣古鎮、天津的海昌極地海洋世界等,福建南平市更是大手筆,將“一元門票”的內涵拓展為“一元套票”,開展到全市所有的景區。
攜程覆蓋全國1000多家知名景區、30多個省市,2014年7月以來各地掀起“周末一元游景區”的熱潮,不少景區單日入園上萬人,熱度甚至超過十一黃金周。攜程的最新統計顯示,門票銷量增幅高達8倍以上,70%是通過手機A PP預訂下單,在休閑度假產品中移動化程度最高。
[遺傳變異]
從“一元門票”中看到的不僅是旅游電商與景區之間相互依存、互為依賴又互為“防備”的關系,還讓業界看到門票預訂方式的變革及門票經濟的革新。
在這種電商價格戰中,游客受益最直接,最大幅度降低了出游成本;通過利用手機終端進行“秒殺”或“門票、交通、酒店”的預訂,直接改變了旅游預訂的習慣。對于合作景區來說,尤其是多數在全國范圍內知名度不高的景區來說,這是一次完全“借力”的強大宣傳。同樣,景區方面也借助這次大規模的“預訂”,共同培育了游客手機移動終端預訂、支付進入園區的習慣,在這一層面上比起景區單方面培育市場要來得事半功倍。第三層面,通過游客提前預訂的大數據,景區可做好各種現場的安全或物料配給等舉措;事后,也可根據游客“留”下來的大數據,分析整個游客市場的結構。
從這一次大規模的全國性門票戰役來看,也提醒了景區,“門票經濟”靠不住,遲早靠不住,尤其在散客時代,更需要有全新的營銷模式和管理盈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