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電子商務 » 315將至, 電商投訴之八大關鍵詞盤點

315將至, 電商投訴之八大關鍵詞盤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3-13 08:21  來源:北京晨報  瀏覽次數:26
   今年315將至,消費者關心的哪些問題將被曝光呢?我們盤點了關于電商領域遭到投訴最多的幾個關鍵詞。
 
  關鍵詞【造節】
 
  上榜理由:
 
  “造節”把品牌推向市場的營銷手段,原本無可厚非。但相當一部分電商“造節”的噱頭大于實質,只是用“打折”、“清場”、“瘋搶”等字眼來營造一種商家出血讓利的氛圍。事實上,大多言過其實,有些商品看似便宜了,實則是通過類似“滿300減60”等手段來提高享受折扣的門檻。
 
  案例:電商造節成“瘋”
如今,電商造節似乎成了一種風氣。繼著名的天貓“雙十一”后,如今的節日可謂遍地開花。唯品會推出“撒嬌節”,糯米網“女生節”、京東“蝴蝶節”、途牛網的“旅游節”、齊家網的“家裝節”。
 
  據媒體統計,從“跨年,1314在一起,給力紅包優惠券”到搭上“情人節”,再到傳統促銷盛宴“五一黃金周”,再到“決戰夏日酷暑”,最后到如今的“818”,單是某一家電商網站截至去年8月就已經以節日的名義做了9次大的促銷活動!平均下來相當于每月一節。
 
  如果再加上一號店、京東、天貓、當當、亞馬遜等這些大型電商所謂店慶、所謂回饋用戶之類的大型促銷活動,電商網站幾乎替每個人實現了兒時的夢想——天天過節。某項社會調查結果也顯示,當得知這些電商的促銷活動時,71%的消費者已經不能產生上去看一下的消費沖動。
 
  關鍵詞【假貨】
 
  上榜理由:
 
  2014年媒體關于電商售假的報道,著實讓人震驚。先是7月底,媒體曝出一家名叫祥鵬恒業的供應商通過某知名電商平臺銷售假冒服裝和手表的整個運作產業鏈。隨后的“雙十一”,工商總局抽檢發現天貓、1號店、樂蜂網、亞馬遜等電商涉嫌銷售假冒商品,足見電商假貨毒瘤已蔓延至深。
 
  案例:京東被指賣假皮衣
 
  張先生是某公司采購員,2014年11月25日,他在京東商城下單購買12件皮衣,總價4716元。三天后到貨,張先生拆包仔細檢查衣服,發現衣服質量不佳,做工粗糙,并且每件衣服上竟然有兩個標牌。
 
  記者注意到,兩個標牌各項信息相差甚遠,大標牌的執行標準顯示為FZ/T81007-2003,小標牌則為FZ/T81008-2011;面料成分方面,大標牌為90%棉、5%滌綸、2%彈力和3%其他,小標牌則為100%水洗皮(綿羊);安全標準數據方面,大標牌顯示為B類,小標牌顯示為C類。
 
  張先生還注意到一個細節,就是兩個標牌均未顯示衣服屬于真皮,“一個是棉,一個是水洗皮!”張先生據此認為京東商家在售假,多次在網上聯系商家均未得到回復。他投訴至京東客服,客服咨詢賣家后先是堅稱衣服不存在質量問題,后又表示賣家愿意退貨,京東補償400元代金券,張先生對此處理結果不甚滿意。
記者將此事反映給京東后,對方答復稱,已協調商家為客戶辦理退貨退款,并給予一定補償,整改期間已先行將相關商品下架。京東還表示,會按照平臺規則對商家進行嚴格管理。
 
  關鍵詞【砍單】
 
  上榜理由:
 
  2014年,媒體報道了多起電商平臺以各種理由單方面取消消費者訂單的“砍單”事件。如唯品會在六周年店慶期間,將原價49元的移動電源優惠到6元,消費者搶購后再單方面取消訂單等。個別電商以“重大誤解”作為不履行承諾的擋箭牌,但都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并造成了不低的維權成本。
 
  案例:亞馬遜單方面取消訂單
 
  2014年10月,消費者梁先生在亞馬遜網站以94元購買一款科沃斯牌CEN360型智能家用掃地機機器人吸塵器,下單后卻收到亞馬遜方面取消訂單的郵件,并解釋稱是因“訂單商品缺貨”才取消的訂單。
 
  亞馬遜網站客服人員解釋稱:“確實是由于產品缺貨才取消訂單,且今后也不會再次補貨,對于是否會給消費者做出補償,也沒有接到任何通知。”
 
  記者調查發現,梁先生只是眾多被“砍單”的消費者之一。有此遭遇的消費者事后在網上建立了千人維權群,群里成員打算通過法律手段維權,“希望亞馬遜可以尊重消費者”。
 
  也有不少被“砍單”消費者坦言,如果亞馬遜標錯價格并解釋清楚,可以理解,“我們也知道這個價格確實偏低,但是用缺貨作借口,把這個產品直接下架,也沒有任何其他方面的表示,這種行為確實讓人難以接受”。
 
  關鍵詞【海淘】
 
  上榜理由:
 
  電商全球化發展后,越來越多年輕人崇尚海外代購。“海淘”圖的是價格低、產品新潮。只是目前,“海淘”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監管體系,只有一些官方授權的、正規的機構會受到有關部門的監管,處于“灰色地帶”、采購過程的不透明性等因素,使得消費者維權異常艱難。
 
  案例:“蜜淘”商品細節引質疑
 
  2014年11月28日,不少熱衷“海淘”的消費者加入到了一年一度的年末購物季,然而血拼過后,陸續有消費者反映,稱在一家名為“蜜淘全球購”的網站購物時,遭遇諸多問題。
 
  方女士于2014年11月28日在蜜淘網購買多件商品,其中大部分為兒童用品。兩天后,她收到了第一件商品,一罐兒童面霜。在仔細查看后,她卻對這款商品產生了不少疑慮。“發現新買的這款包裝上印刷的字跡有些模糊,商標也有一些變化,就沒敢拆封給寶寶用。”而同樣在蜜淘網購物的吳女士也對商品的細節產生懷疑。
此外方女士還注意到一點,下單時網站寫著貨物是從“保稅區直郵”出的,然而方女士收到的快遞卻是從別的地方發出的。“快遞單寫著是從無錫發過來的,我查了一下地點是個街道,根本不是什么保稅區。”方女士說。
 
  蜜淘網方面稱,保證其所有貨品都是正品海外采購的,并解釋說保稅區的流程是商品入庫后根據用戶的訂單單獨清關然后給到國內快遞公司,部分貨品是從保稅區出來后集中在國內的圓通或其他快遞倉庫再發送給用戶,所以會有從各地寄出的情況。
 
  關鍵詞【平臺責任】
 
  上榜理由:
 
  根據新消法第44條規定,電商平臺在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情況下,將會承擔連帶責任。但需要注意的是,現實中往往電商平臺提供了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等信息,消費者仍然找不到經營者或找到經營者無法維權的情況屢有發生。
 
  案例:賣家平臺被封維權無門
 
  2014年“雙12”期間,消費者吳女士在淘寶網以3760元的價格,買了兩件被商家宣稱為“白鴨絨”的羽絨服。在收到商品后,吳女士怎么瞅“高價”買回的衣服也不像羽絨服,就狠心拆開了內膽,里面的填充物只有像棉花一樣的東西。
 
  吳女士這才意識到被騙了。吳女士找到商家理論,對方卻稱退款太麻煩,讓她先付款給出好評,再通過支付寶返還費用,同時衣服也不用退了。吳女士信以為真,就把錢打給了對方。但第二天,吳女士仍未收到返款。等再次找該店詢問情況時,發現賣家已被平臺封停。由于賣家聯系不上,吳女士找平臺申請退款,客服卻只是答復她正在處理中。
 
  吳女士在生氣之余報了警,公安部門稱立案需要提供賣家的詳細信息,吳女士只得又找到淘寶詢問情況。淘寶回復稱不能提供賣家情況給個人,到現在也不能立案。
 
  關鍵詞【虛假折扣】
 
  上榜理由:
 
  我國價格法第14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很顯然,一些電商的價格忽悠手段,如先漲后降、高標低折、虛標原價等手法,主客觀上都符合價格欺詐的構成要件。
如果您遇到上述情況,還等什么,收集好相關證據,趕緊舉報維權吧。
 
  案例:4.9折實際打的是8折
 
  消費者宋女士在2014年“雙十一”期間打算抄底購買化妝品,就到一家常去的淘寶店鋪看看是否有活動,結果卻讓她大失所望。“一款標注‘雙十一’期間4.9折的水楊酸精華液,原價358元,乍一看打完折170多元,好像很劃算。可我以前的購買記錄顯示,這個商品從來就沒賣過358元,平時也都是217元,其實真正的折扣也就是8折左右,這不就是虛假折扣嘛。”
 
  也有一些商品價格確實較優惠,但消費者卻無緣享受。金先生在“雙十一”期間購買了某品牌的電動牙刷,折扣讓他頗為滿意,但到貨后他才發現商品被“減配”了。因為擔心店家搞虛假折扣,金先生還特意將之前的頁面截圖保存以便比對。“我看之前的頁面,買這個牙刷還多送一個刷頭,到貨后我卻發現送的刷頭不見了。”他遂與賣家理論,但對方的回答讓金先生啞口無言,“人家說你仔細看看,哪兒寫著送刷頭了。我再仔細看,新頁面確實沒有寫贈送。”
 
  關鍵詞【差評】
 
  上榜理由:
 
  繼前兩年媒體曝出商家給差評消費者快遞花圈、裹尸袋后,2014年媒體再次曝出商家對差評消費者的各種卑劣報復。如據媒體報道,高先生給淘寶賣家“老船長漁具”差評后,不僅連續收到威脅短信,還被賣家異地謊報120,叫來救護車。
 
  北京匯佳律師事務所邱寶昌律師認為,商家短信恐嚇的行為已構成侵權,遇到類似問題,買家可通過協商退貨或讓商家對其進行相應補償,其間商家如置之不理甚至因為差評而恐嚇買家,情節嚴重者,買家可向公安部門進行舉報。
 
  案例:淘寶差評淘來“殺身之禍”
 
  士從物流官網上查到他們才發貨,董女士覺得自己被忽悠了,就給了差評,沒想到對方立馬在網上爆粗口,后來又發短信恐嚇。從董女士提供的短信截圖中,記者看到“我是淘寶網××商鋪的,刪了評論,不然殺了你”。對此,董女士很無奈,“淘寶淘出殺身之禍,電話打回去還是空號。”
 
  一淘寶專職賣家告訴記者:“現在很多店鋪都在購買須知中明確提出‘拒絕中差評’,遇到買家給出中差評,很多商家都會選擇退款或補償讓買家刪除評論,極端的商家會通過惡劣手段恐嚇買家。”
 
  記者就此事致電淘寶網消費者服務熱線,工作人員表示,核實信息后會對商家進行警告,并稱“如再接到類似騷擾,買家可選擇報警”。
 
  關鍵詞【P2P跑路】
 
  上榜理由:
 
  P2P從形式上看是一種借貸行為,但由于其不存在類似于銀行的中介機構,實質是一種直接融資。在當前缺乏相應法律法規的情況下,實踐中容易模糊P2P網貸與非法集資的界限,部分平臺很容易踩到非法集資的紅線。
 
  媒體關于P2P跑路的報道,全年一直沒有間斷。僅2014年12月媒體曝出問題平臺就多達92家。問題平臺的月發生率由2014年年初的1.36%飆升至5.65%,“詐騙或跑路”類問題平臺占比達25%。
 
  業內人士董郁彬表示,投資者應首先考核平臺的風控能力,這一點至關重要。其次要了解平臺的背景,是否注冊資金雄厚、是否有銀行專業風控等。
 
  案例:P2P網貸突關門坑數十人
 
  2014年年底,多位投資者稱一家名為“榮錦創投”的P2P網貸平臺,上線僅一天就突然關門,投入的資金也都打了水漂。記者了解到,平臺以豐厚的回報作為誘餌,一天內就有全國各地數十位投資者匯款轉賬,事后已有投資者向當地公安部門報警。
 
  投資者董小姐告訴記者,她于2014年11月17日在P2P網站投資了其一款“月標”產品5000元,對方表示投資他們的網貸產品,年收益率可以達到20%,另外還有0.8%的額外獎勵,開戶還送20元。不料第二天就遇到網站跑路。
 
  記者按網上的地址“豐臺區國投財富廣場6號樓11層”尋找“榮錦創投”公司,結果寫字樓前臺人員表示,該樓11層當時沒有對外出租,樓內也沒有這個公司進駐。
 
  記者又通過北京市工商局網站查詢到該公司法人電話,打通后,記者表示要找公司負責人,對方隨即掛斷電話,再次撥打便一直處于占線狀態。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