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成都海關獲悉,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在產業轉移的大趨勢下,2012年全年成都關區監管出口便攜式電腦3400萬臺,同比上年增加80.7%;價值128.5億美元,同比增長71.4%。
去年以來,“成都造”便攜式電腦年末單月出口量持續高位,出口均價穩中趨升。2012年11月成都關區便攜式電腦單月出口規模創下533萬臺的歷史新高,12月仍舊高位運行當月出口425.7萬臺,同比增加54.9%。
扎堆綜保區
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作戰”成效大
“‘成都造’便攜式電腦出口量價齊升,與外部環境歐美市場緩慢回升有一定關系,但更重要的是本地經濟的發展帶動!”成都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海關特殊監管區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模式成為“成都造”便攜式電腦出口猛增,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打破“制造”瓶頸的重要因素。
數據顯示,2011年5月起至今,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成都綜保區雙流園區先后正式封關運作,為本地IT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了良好的外貿環境和“境內關外”的優惠政策,對四川承接電子信息產業轉移和產業結構升級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其中,成都綜保區雙流園區從去年7月封關運作至年底,累計出口戴爾筆記本電腦170萬臺,貨值8.8億美元,其中11月出口45萬臺為歷史最高點,12月出口43萬臺,成為成都關區便攜式電腦出口新的增長點。
成都已占先機
移動互聯終端快速增長機會多
成都海關負責人表示,隨著電子制造產業“后PC時代”的來臨,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為主的移動互聯終端產品將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目前四川承接的電子信息產能主要集中在移動互聯終端產品上,而移動互聯終端快速增長成為“成都造”便攜式電腦出口量價齊升的重要支柱。
他進一步表示,目前成都海關綜保區已有信息制造企業27家,各大代工企業也重新審視自身的業務模式,并積極尋求多元化發展,共同拉動四川電子信息產業由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發展。
(責任編輯: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