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消息,近日,根據IDC最新公布的調研數據,2012年全年,中興通訊手機整體出貨量達到6500萬部,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3.8%,穩坐移動終端市場占有率第四把交椅。
當三星和蘋果在智能手機市場爭奪霸主地位,老牌行業巨頭諾基亞、RIM苦苦掙扎之時,中國品牌中興、華為以更為激進的規模擴張策略強勢崛起,展現出改變全球市場格局的力度。
“在價格戰的同時,它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品牌忠誠度。”IDC高級分析師認為,在這場全球激烈的智能手機戰爭中,年輕的中興仍然面臨著品牌價值上的嚴峻挑戰。
與行業巨頭分庭抗禮
盡管沒有高調宣傳,但顯然,中興近幾年在提升市場占有率上做出了巨大努力。
同樣是來自IDC的數據顯示,在2010年中興手機全年出貨量達到5180萬部,增長94%;而到了2011年它的出貨量則達到6610萬部,市場份額也增至4.3%。更為難得的是,在2012年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減少的背景下,中興以全年3500萬部的出貨量,將老牌巨頭諾基亞、HTC、黑莓制造商RIM拉下了馬,牢牢維持著全球第五大智能手機廠商的地位。
目前全球智能手機最為關鍵的是美國市場,中興終端的營收更是達到了9億美元,躋身美國市場的第五大手機供應商。
與此同時,中興贏得了海外的爆棚式關注。“全球1/5的人都在使用來自中國的中興”、“傳統手機巨頭必須謹慎對待中國力量的野心”……《每日鏡報》甚至表示:“快速增長的市場份額,2012年你肯定不會忘記中興這家中國科技巨頭的杰出表現。”
海外媒體都在不約而同以“崛起的中國力量”來形容中興在全球范圍內的成功,在他們看來,這個來自中國的企業中興,已有足夠的實力與全球一流廠商分庭抗力。
規模擴張崛起背后的爭議
全球市場份額的迅速擴張,對于中興的積極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業內分析師稱,“市場占有率的提升,標志著產品到達率的提升,這和單純的做廣告不一樣,是用戶實實在在的接觸到了中興的產品。”
該分析師亦認為,由于終端產業的核心是強調規模化和降低成本,中興未來還將從多個方面受益,可以更好的控制成本、更多的話語權以及更高的產業鏈上下游議價能力。
憑借著規模效應,中興在硬件、渠道和內容方面開啟了更為縱深的全球高端合作,與高通、撥通、英特爾、甲骨文、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等幾十家全球通訊行業巨頭、運營商、世界頂尖大學和科研機構展開全領域的深度合作,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平臺和生態系統。
然而,IDC分析師凱文•瑞斯提沃則把中興的階段成功,功歸于全球低端智能手機需求激增,以及“眾多新興市場廉價智能機的銷量”,品牌的建立仍然是最大的難題。
顯然,外界對于品牌價值的質疑,有相當一部分來源于中興長期以來堅持低價規模化擴張模式。他們認為,中興進入全球第一陣營的關鍵,在于中興能否在與對手進行價格戰的同時,建立精品模式,讓品牌價值與市場份額并行。
中興換“芯”,向精品戰略轉變
事實上,中興一方面以規模擴張戰略包抄全球市場之時,也在同時探索高端市場的發展策略,進入終端精品化、產品線核心化、技術“軟硬兼施”化的多元局面。
2012年初,中興提出“精品戰略”、“明星戰略”,“服務戰略”,計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集中火力打造品牌價值。在此過程中,中興推出了首條智能手機產品線Grand系列,正式涉足高端市場競逐。
與此同時,中興積極改變過去依賴運營商的陳舊形象,在拓展公開渠道方面也獲得相當突破。旗下首款網售機型U970首日限額在預售半小時后即告罄,而Grand Era V985在易訊網上4天預售超過106萬臺。
“打造三星Galaxy系列這樣的全球明星產品就是中興品牌升級上要努力的方向,也是中興將長期堅持的方向”,在今年剛剛閉幕的CES展會上,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何士友對媒體表示,中興產品鏈將向中高端產品快速轉移布局,從消費者體驗出發,在硬件、設計和應用上不斷更新,向產品辨識度和品牌價值提升方面轉變,創造一個極具辨識度的“ZTE Style”。
然而,在競爭如血海的移動終端市場,建立品牌價值如同一場馬拉松式的長跑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決。但如果中興長期“規模+精品”的戰略,實現其2015年成為全球三大手機品牌也并非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