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的一天,聯想集團北京研發基地二樓,品牌溝通部主管陳曉拿著一款樂Phone,演示如何使用“樂安全”這款移動應用:發一條短信,即可清空丟失手機里的個人隱私,“什么都不會泄露出去”。事實上,“樂安全”是“樂商店”中的一款應用,而樂Phone、yoga筆記本電腦,是聯想近年主要戰略——“PC+”。
PC,即個人電腦,是上世紀80年代至今,聯想草創、發展、壯大的基石。“+”則是這個老牌企業應對移動互聯的招數。目前,“樂商店”的應用達20萬個,累計下載量超過5億次,樂Phone預計今年賣出4000萬部。
業界形容:聯想在“變軟”。
晨報記者 苗夏麗 北京報道
[走訪“北研”]
“專利墻”的輝煌和迷茫
“北研”,是聯想北京研發基地,位于海淀區上地西路。進入其間,半圓形會議樓一樓大廳,四面墻壁貼滿各種證書。近看,才曉得這些是由中國、日本、歐盟、美國的金屬專利證書。這樣的“聯想專利墻”,分別位于大廳四側,粗略算來,總數有400個。“這只是很小一部分”,陳曉說,目前聯想在全球的專利有近8000項,一年專利收入數千萬美元。
樓里有超過40個實驗室,可以抽樣測試電腦的各種性能。聯想工程師舉了一個例子,有個實驗室專門模擬電腦在運輸途中受到的損壞:包括風雪酷暑,上天下海,“這里不負責制造產品,而是制定標準”。
專利墻代表著聯想在PC市場的輝煌。這種輝煌來之不易。這個成立于1984年、中科院計算所一間傳達室的公司,一度成為國內市場“老大”。2004年底,宣布收購IBM的PC業務后,聯想一直在國際化道路上前進,但步履蹣跚。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一場史上最大虧損,讓時年65歲的柳傳志不得不重新“出山”。
此時,喬布斯和他的iPhone正在熱賣。1年后,AppStore生態系統一經推出,為蘋果帶去了10億美元的盈利,不僅安然渡過危機,更讓人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智能手機所帶來的移動互聯網,會是一個巨大市場。由此,聯想開始謀變。PC是基石,不可動搖。這個穩健策略在2011年三季度得到了回報。在并購IBM PC業務后7年,柳傳志謹慎宣布:聯想國際化成功。時至今日。聯想近乎超越惠普,當上全球PC老大。
另一方面,智能手機,成為聯想的下一步。
[揭秘樂Phone]
從“雞肋業務”到“國際范”
事實上,聯想一度和手機擦肩而過。
早在10年前,聯想就做手機,但國家有關部門說,只能去買有牌照的企業。后來,聯想并購廈華電子。進入2007年、2008年,聯想并購IBM后,國際化融合進入關鍵時期。時任CEO的阿梅里奧,是典型的美國職業經理人,大刀闊斧收縮業務。2008年,聯想手機因虧損,作價1億美元賣掉。
對這筆交易,楊元慶回憶: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這都不是我贊同的主意。1年后,聯想即以2億美元的價格贖回聯想手機,從此有了此后的智能手機樂Phone。
2010年,剛推出的樂Phone銷量不佳。已是聯想CEO楊元慶找到分管PC消費的劉軍,希望他負責MIDH(移動互聯和數字家庭業務)。劉軍的第一反應是:MIDH的規模才幾十億,難道是自己工作表現不好,要被轉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