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消息,因為訂單量減少,富士康的業績出現虧損。該公司2012年凈虧損3.164億美元,這是富士康國際自2005年上市以來的最大規模虧損。富士康稱主要因為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等大客戶訂單數量減少。不過,有分析師認為,“富士康國際的表現很暗淡,主要因為來自新客戶(亞馬遜和蘋果)的訂單量低于預期,以及來自內地智能手機廠商(小米和華為)的低利潤率訂單增加所致。”
富士康國際在香港上市,主要為諾基亞、華為等手機廠商代工,近年來因為訂單減少而境況不佳。母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團未上市,在中國大陸主要負責電子產品研發、代工,蘋果為其最大客戶。此前,富士康國際希望從母公司爭奪一些蘋果產品的訂單,這一舉動對改善其困境影響不大。
近日,業界傳聞郭臺銘密會小米,希望能扭轉富士康國際的虧損,那么小米手機能成為富士康國際的救命稻草嗎?筆者看不會。其實富士康國際的虧損加劇是多年累積的因果,再加上整個移動市場的毛利潤下降,富士康扭轉這種頹勢,不是爭取一點訂單就可以扭轉的。我們看到近年來富士康的負面新聞不斷,曾經的跳樓事件也讓富士康的整個生態環境曝光于天下。目前富士康國際業績虧損主要的原因有:
一是,歐洲緊縮政策與全球經濟衰退及手機市場整合,主要客戶需求下降。富士康的代工總量出現一定的變化。
二是,由于業務縮減,也使得產品定價受限,由此帶來的就是利潤率下滑。眾所周知,富士康的代工費一直不高,這也是其利潤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是,制造費用、人工成本及原材料價格上升。截至2012年底,富士康國際雇員總數為70051名,產生員工成本總額達4.62億美元。在2011年底,雇員總數為98868名,產生員工成本總額為5.33億美元。在2010年底,雇員總數為126687名,產生員工成本總額為5 .65億美元。員工在減少,但是員工成本并沒有減少多少,人力成本在增加也是拖累富士康的一大原因。
四是,富士康國際目前的主要客戶仍為諾基亞、摩托羅拉等iPhone的競爭對手,而蘋果iPhone、iPad等訂單則都屬于富士康國際的母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團。有消息指,iPhone訂單有可能代入富士康國際。這樣或許對富士康國際的業績有一定的起色。
那么,為何小米不是富士康的救命稻草呢?很簡單的一個原因就是小米手機的量能還非常小。在國內市場,“中華酷聯”占據了更多的國產手機的市場份額。在量能達不到的情況下,富士康也不可能獲得更多的訂單和代工費。而且,小米手機在早期的微博營銷中的確獲得了極大的關注,但是隨著三星的快速推進,以及國產手機廠商的不斷努力,現在國內的移動終端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運營商主導的定制更多地平衡國產手機廠商的容量,在這方面,我們看到“中華酷聯”的機會更多一些。
富士康國際要想扭轉目前的市場格局是非常難的,因為移動終端市場的競爭越來越透明化,手機的價格也越來越低。在沒有新型產品推出,并且有極高的利潤率保障的情況下,手機代工賺取的就是微利。在這樣的背景下,或許下一步富士康國際的裁員還會繼續。事實上,隨著成本壓力加大,富士康國際已經連續3年削減員工數量。
由于蘋果的大量產品是屬于富士康母公司所有,因此不排除下一步富士康國際能獲得母公司的資產資助,并且剝離一部分自己虧損嚴重的業務;這樣的話,富士康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代工型企業的發展會發生改變。此外就是移動市場的復蘇,尤其是在蘋果和三星之外是不是會有更多的手機企業崛起,尤其是固有巨頭的復蘇,比如諾基亞等廠商的市場份額變化對富士康意義重大。而中國手機企業對于富士康來說,必須達到一定的量能之后才會得到更好地回饋,現在顯然還不是一家新興企業就可以給富士康帶來轉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