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是拉動我國產品和機電產品出口增長的主要力量。但隨著基數增大,出口額增幅開始呈現回落。國際手機高端市場接近飽和,增速放緩,三星、蘋果為適應趨勢也都計劃縮減產量和削減訂單,并推出適應中低端市場的廉價機型,中低端市場競爭將更趨激烈。
據海關統計,6月我國手機出口9131萬部,同比增長10%,出口額為73.9億美元,同比增長35.8%,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今年上半年我國手機累計出口5.27億部,同比增長15.2%,出口額為415.5億美元,同比增長16%,增幅依然保持穩定。
同時,上半年我國累計進口手機408萬部,同比增長84.39%,進口額為9.3億美元,同比增長148.8%,增幅明顯。
我國手機出口量在2000年至2012年間平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7.2%,出口額的年均復合增長率也達到了33%,保持了穩定快速的增長勢頭,也是拉動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和機電產品出口增長的主要力量。但隨著基數增大,出口額增幅開始呈現回落。
出口量保持增長出口平均價格企穩
從月度數據看,上半年我國手機出口量繼續保持了平穩的增長勢頭,但受到平均出口價格回落的影響,出口額增幅低于出口量增幅。
6月份,我國手機總體出口平均價格為81美元,環比基本保持不變;同比上漲23.4%,這也導致上半年整體平均價格微升0.67%。
隨著智能手機在總體市場份額的提升,企業間的價格競爭壓力將增加。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Analytics報告顯示,201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平均售價首次跌破300美元大關,這主要緣于中低端大眾市場機型的銷售量增長。
美國仍為第一大市場,對歐、非、大洋洲出口下降。上半年我國出口47%的手機產品通過香港地區轉口世界其他地區。
美國仍是我國手機出口的主要市場,對其出口額為80.9億美元,占比19.5%。上半年我國手機對亞洲和美洲出口均有所增長,對歐盟出口有所下降,但對東歐新興市場出口增長明顯,這主要緣于對匈牙利出口394.32%巨大增幅的帶動。
加工貿易比重高但持續回落,一般貿易增幅大。我國手機出口以加工貿易尤其是進料加工貿易為主,上半年通過加工貿易出口手機超過3億部,占總體出口量的57.2%。通過一般貿易出口的手機達到2.2億部,同比增長39.4%。
自2009年開始,我國手機一般貿易出口量在總體出口量中的比重上升趨勢明顯,已經從2001年的不足1%提升到目前的41%。不過,一般貿易出口手機平均價格僅為35美元,尚不足總體價格水平的一半。
廣東出口最多,河南、京滬津隨后。上半年廣東省出口3.4億部手機,占出口總量的64%,出口額為187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45%。
通過引進富士康,河南省手機出口快速增長,目前已經成為手機出口重要省份。上半年河南省出口手機2786.5萬部,出口額為78.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3%和22.5%。
北京、上海、天津分別出口55.6億美元、28.4億美元和22.7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13.4%、6.8%和5.5%。
出口企業集中度較高。上半年共計有600家企業經營手機出口,其中出口額前10家以外資企業為主,占據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73%,企業主要是富士康、三星、諾基亞、索尼愛立信等外資企業在華獨資工廠。
智能手機份額提升中低端市場競爭加劇
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Analytics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47%,達到2.296億臺,創下單個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的最高記錄,占全球手機出貨量的59%。預計今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將達到9億部,占手機總銷量的50.1%,首次超過功能手機銷量。
由于3G、LTE、4G網絡日漸普及,市場對基于上述網絡運行的智能手機需求日益增長,智能手機在今后幾年中的發展仍將十分顯著,所占市場份額還將不斷提升。
目前三星、蘋果在全球高端手機市場占據絕對主導地位,這兩家的市場份額接近一半,其余手機廠商只能更多著眼于中低端手機市場,因此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僅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2012年就出現了377家生產廠商,其中多數為不知名的中小手機廠商,智能機年出貨量在10萬部以下的企業多達246家。市場份額小,競爭對手多導致手機平均售價下跌,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
由于高端市場接近飽和,增速放緩,三星、蘋果為適應趨勢也都計劃縮減產量和削減訂單,并推出適應中低端市場的廉價機型,中低端市場競爭將更趨激烈。
新興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由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市場智能手機普及率已經飽和,主要手機廠商加強了對新興市場的關注,研究機構預計,2013年度巴西手機銷量將排全球市場前列,一季度印度也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市場……這些新興市場的主要特點是人口基數大,由于經濟的增長,中產階級快速興起,這一對消費電子越來越感興趣的群體將對手機市場的增長形成有力支撐。
但我國手機企業在關注新興國家巨大的市場的同時還應關注背后的政策風險。這些國家在鼓勵發展本國制造業尤其高端的信息技術產業時會傾向于出臺保護性的貿易政策,尤其是我國相關產品對該市場出口激增時,特別容易引起相關監管部門的關注,從而采取提高進口監管標準、數量限制等貿易保護措施。我國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時,需要加強對當地市場的跟蹤,采取循序漸進的,注意防止產品出口激增帶來的貿易摩擦。
中國自主品牌手機表現良好。今年以來我國自主品牌手機市場表現良好。根據Gartne公布的一季度手機市場份額排名,前十位中中國品牌占五位,分別是第五位中興(3.4%)、第六位華為(2.6%)、第七位TCL(2.0%)、第九位聯想(1.8%)和第十位宇龍酷派(1.8%).
但也應該看到,除華為、中興在國際市場有較大比重銷售之外,聯想、酷派等中國品牌企業上榜更多依賴于中國內地市場的巨大優勢,如何真正走向國際市場依然是眾多國內品牌企業需要潛心研究的課題。
由于企業電信業務在美國、歐洲、印度等地面臨嚴格審查,中興、華為在這些地區著力開拓終端市場。通過加強與美國主流運營商的合作,中興已經以17%的市場占有率成為美國第三大只能手機供應商;而華為將在印度市場上投資17.5億印度盧比(約合3000萬美元)建設自身品牌,并計劃在未來半年在印度市場上賣出100萬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
知識產權糾紛仍然頻發。手機產品本身包含了復雜的專利技術,近幾年,蘋果、三星、摩托羅拉、諾基亞等企業在智能手機上頻繁爆發的知識產權訴訟就是體現。手機企業巨頭間的專利訴訟背后是激烈的市場份額爭奪。隨著中國手機企業的迅速崛起,市場份額被瓜分的危機感極易驅使手機巨頭將訴訟的矛頭對準。為此,企業應加強基礎技術研究、提升對專利保護力度,并與上游和同行企業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我國手機全年出口仍將穩定增長
由于全球手機市場需求仍然旺盛,我國手機出口預計仍將保持穩定增長。基于上半年月度出口數據及歷年季度比重規律,預計2013年我國手機出口量將接近12億部,同比保持較快增幅,但受智能手機市場競爭加劇影響,平均價格將有所回落;出口額預計在900億美元左右,增幅接近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