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微軟并購后的諾基亞日前發布了2013財年第三財季財報,被國外媒體及分析師引為亮點的是Lumia智能手機創其發布以來的季度銷售記錄,達到880萬部。其中美國和北美售出140萬部,與第二季度50萬部的銷量相比增長180%,同時與去年同期30萬部的銷量相比增長了367%,這一暴漲的出貨量使得諾基亞一躍成為美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第四大智能手機廠商。盡管如此,只要稍加仔細研究和分析諾基亞財報,其之前Symbian存在時的“非零和增長”(也就是業內所言的埃洛普效應)依舊存在。
業內清楚,諾基亞手機的業務核心組成部分不僅是智能手機,功能性手機仍在出貨量、營收及利潤上支撐著至少諾基亞手機業務的半邊天。從第三財季的財報看,諾基亞盡管Lumia全球出貨量同比增長接近40%,但其功能性手機的出貨量則同比下降37%左右,雖然看起來Lumia出貨量的增長率與功能性手機的下降率差不多,但由于Lumia與功能性手機基數相差很大,換算成出貨量的實際數字是,Lumia一年之中的出貨量增長250萬部,但功能性手機的出貨量則銳減了2080萬部,后者下滑是前者增量的8.3倍。也就是說諾基亞每增售一部Lumia手機,就會相應減售8部功能性手機。如果按照這個比例計算,在未來18個月中,諾基亞的功能性手機將和之前的Symbian一樣損失殆盡,屆時Lumia的季度出貨量也就在1200萬部左右。但從以往Lumia與Symbian的轉換比例及速度看,這種估算還是相當樂觀的。
另外從營收的角度看,上個季度Lumia營收同比增長28%左右(出貨量同比增長40%),功能性手機營收同比減少59%(出貨量同比減少37%),不知道業內從此看到了什么?我們認為諾基亞功能性手機因銷量下滑給諾基亞營收帶來的負面影響要大于Lumia銷量上升帶來的正面拉動作用。即便考慮到上個季度Lumia平均價格為143歐元,為功能性手機平均27歐元價格的5.3倍左右,但由于功能性手機與Lumia智能手機的減增比例高達8,也讓諾基亞每增售一部Lumia,營收反而減少。
從利潤看,由于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慘烈,諾基亞在智能手機的營銷成本要遠高于功能性手機,所以,盡管諾基亞Lumia雖然在售價上要高于自己的功能性手機,但在利潤率上反而遜于功能性手機,故僅從單部手機的利潤率來衡量,大量折損功能性手機的銷量勢必會直接影響到諾基亞整體手機業務的營收和利潤。實際上這個影響在上個季度的財報中已經顯現,Lumia銷量創記錄的暴漲僅增加了2.78億歐元的營收,而功能性手機的大幅下滑,則導致了8.77億歐元營收的降低,進而使得諾基亞手機業務營收縮減了近6億歐元。至于影響到多少利潤,諾基亞自己會有自己的比較和結果。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Lumia在北美市場銷量的暴漲,主要得益于其Lumia520等低價智能手機的熱銷,這也讓Lumia銷量增長對于諾基亞手機業務的實際價值大了不小的折扣。
也許有人會稱,諾基亞上個季度的財報不是同比減虧了嗎?表面上看似乎諾基亞在往好的方面發展,但此時的諾基亞與一年前相比,Symbian智能手機幾乎已經退出市場,還并購了尚在盈利的諾西,手機業務整體出貨量大幅下滑,這說明諾基亞的減虧不是手機業務轉好帶來的,而恰是諾基亞手機業務還在不斷萎縮的表現。同樣還有業內會稱,從功能性手機轉向智能手機是大勢所趨,智能手機Lumia的暴漲和功能性手機的暴跌不是好事嗎?當然是,但有個前提,那就是零和效應的轉換。但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諾基亞非但沒有實現兩個市場的零和轉換,反而是大幅犧牲和損耗功能性手機業務,而由于目前諾基亞手機業務智能機與功能機各占半邊的特殊性,決定了諾基亞未來向智能手機市場轉換的過程中,必須接近零和效應,至少不能像現在這種轉換的比例。
就像諾基亞執行副總裁兼功能手機部門負責人Timo Toikkanen在微軟并購諾基亞接受外媒采訪時所言,功能手機是一個有利潤潛質的全球性業務,有著雄厚的消費者基數,可以讓微軟擴展它的服務到更多的國家,同時還可以扮演著連接消費者與Windows phone(Lumia)的橋梁。令人擔心的是,諾基亞財報所顯現的Lumia非零和增長之勢,在預示諾基亞手機業務仍未進入良性循環外,其連接的橋梁似乎也正在加速崩塌。所以盡管上個季度諾基亞Lumia創下銷售記錄,但未來仍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