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IOS7一推出遭到不少吐槽,相比之下,三星十月底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數據喜人,出貨量也已經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廠商。
可以說,三星終于迎來了自己的盛世,但是這個盛世會持續多久?
財務數據釋放的信號:加強零部件業務
盡管今年第二與第三季度財報都顯示三星仍處于增長態勢,但是保持增長的動力已經不再是手機業務,作為全球第一大手機廠商,三星還是全球第一大存儲芯片、顯示屏和電視廠商,而三星第二與第三季財報的優異表現主要歸功于存儲芯片:受益于存儲芯片價格走高,第二季度該業務部門運營利潤同比上漲71%(同期手機業務利潤率從第一季度的19.8%降至17.7%)。盡管在三星總運營利潤中零部件業務加起來只占到三成,但是未來這一比重有可能會發生變化。
三星今年在芯片方面的投資預算達到了13萬億韓元(約合120億美元),這已經與半導體巨頭英特爾110億美元的投入在一個水平線上。三星的這一舉動釋放了一個信號:未來零部件業務將貢獻更多利潤,而手機業務則已經觸碰到天花板。
產品策略:HTC與諾基亞的混血兒
盡管S4的推出引來了分析師集體不看好,一度引發三星股價劇烈下跌,但是破千萬臺出貨量的速度要比S3快了20倍,三星有理由反駁外界對于其產品創新乏力的指責。不過,值得注意的是S4已經不再是一個旗艦產品,轉而變為一個旗艦系列:主打拍照的S4zoom,價格相對更低些的S4mini,支持4G的版本S4LTE-A,主打運動牌的三防產品S4active。
演變到今天S4已經不是一款機器在戰斗,這似乎讓我們看到了HTCONE的影子。很多人曾詬病HTC產品復雜沒有旗艦產品,事實上在S3沒有推出前,三星也是如此,S4之后恐怕又會回到原點,正如其智能機的系列名稱:galaxy(銀河)。
在產品路線上三星沿襲的是諾基亞的機海策略,擁有超強制造能力、自身產業鏈的配合以及雄厚財力的三星在產品上走的是快速試錯的路子,快速拋出產品一旦市場反饋好就稍作改進大規模生產,成就一代機皇。
就產品本身而言,今天的三星與國內廠商之間的差距已經不大了。其實際的產品力一直都被大手筆的營銷策略所掩蓋,無論是制造工藝還是材質三星都不是最精益求精和貨真價實的那一個。
三星與蘋果的未來
有人說蘋果找來Burberry的CEO是黔驢技窮。但事實上從IOS7中我們發現,蘋果要的就是時尚圈所擅長的產品氣質,盡管IOS7不夠完美,但是其整體風格卻讓人印象深刻,未來這就是“蘋果style”。無論你在產品外形上如何抄襲,內在的靈魂與氣質卻抄不走。
而這是三星永遠都無法企及的高度,近來在各大媒體上狂轟濫炸的Note3+智能手表gear的廣告才真正是顯露了一些頹勢——一款較之前代變化不大的新品以及一個不夠成熟的產品能夠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至少目前沒有看到這個組合帶來的合力。
? ? 與此同時,國內手機廠商們開始覬覦三星的市場,隨著供應鏈的高度開放,三星在產品上已經無法做到更領先,軟件上三星與一眾廠商一樣是安卓,所有安卓的通病它都有,硬件上三星也從來不用金屬機身,處理器方面在高端機型上頻頻試水的三星自家芯片Exynos也不比高通的旗艦產品表現出眾。這些都成為了國內廠商搶占市場的可能。而唯一國內廠商匹敵不了的可能就是三星除了手機外擁有的配套產業鏈,這支撐了其整體財務表現。
之前坊間頻頻發出蘋果拐點將現的聲音,然而目前來看蘋果絕不是一條到達頂點的拋物線,而是保持在高位起伏;真正要警惕拐點的也許是三星。
一個最根本的區別:蘋果不需要大筆的營銷宣傳費用,自有大批擁躉一擁而上;三星則不然,大把的營銷費用支撐著其產品銷售。沒有人真正在等待和期盼三星的產品,它必須披上華麗的外衣才能獲得滿堂彩,當市場逐漸成熟,用戶看透了華麗外衣下的真實——國內廠商的產品力足以同其匹敵,恐怕三星手機的盛世難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