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問世的iPhone,引發了一場令全世界震動的個人計算革命,可隨身攜帶的智能手機,變成了無所不能的神器,而iPhone以及智能手機的便攜式音樂播放功能,讓2001年問世、成為“蘋果電腦公司”第一部轉型作品的iPod,在蘋果內部逐漸被邊緣化。

10月19日,美國科技網站CNET在一篇文章的導讀中寫道:“蘋果的iTunes業務繼續增長,但是曾經催生了iTunes的那個產品(iPod),卻已經步入夕陽。”
iPod被邊緣化到了何種地步?在第四財季分析師會議上,蘋果掌門人庫克表示:“令人高興的是,我們將帶著iPhone 5c、iPhone 5s、iOS 7、配置視網膜屏的iPad mini、新版輕便型iPad Air、新MacBook Pros、大幅改進后的新版Mac Pro、OS X Mavericks和新iWork以及新iLife應用等產品迎接即將到來的假期銷售旺季。”庫克的這一清單中,iPod甚至未提及。
兵敗如山倒
對于日薄西山的iPod,銷量或者銷售收入下滑已經不是新聞。騰訊科技在蘋果2013財年簡報中看到,iPod目前正在經歷“加速雪崩”。
截至九月末的2013財年中,蘋果iPod銷量為2638萬部,和2012財年的3517萬部相比,大幅下跌了25%。而2012財年和2011財年相比,同比跌幅還只是17%。
從銷售收入看,2013財年iPod為蘋果貢獻了44億美元的收入,同比大幅下跌了21%,收入跌幅略低于2012財年的25%。
當某種產品或者業務的萎縮幅度達到20%以上時,“夕陽”這樣的形容詞甚至略顯溫和,更精準的描述或許是“暴跌”或“墜落”。
在蘋果分析師會議上,iPod已經徹底被遺忘。最根本的原因,是iPad和iPhone成了蘋果兩大明星業務,iPod貢獻的收入,對于蘋果來說幾乎是可有可無。
2013財年,蘋果總收入為1709億美元,iPod的44億美元,僅僅占到總收入的2.6%。作為對比,iPhone貢獻了蘋果54%的收入,iPad則貢獻了18.8%。
在財報的多個地方,蘋果在描述完iPhone、iPad給公司營收帶來的高增長之外,總會加上一句,“這些增長受到了iPod銷量下滑的部分抵消。”
面對越來越微薄的收入貢獻,蘋果對iPod也失去了“折騰”的興趣。今年年中,蘋果曾經推出一款取消了后置攝像頭的低配版iPod Touch。不過眾所周知的是,iPod Touch雖然帶有“iPod”的名字,但是其用途更加接近便攜式智能設備、游戲掌機,而不是便攜式播放器。
白色時尚的變遷
蘋果之所以成為全世界家喻戶曉的高科技公司,是因為其一個個精美絕倫的創新產品,不僅打動了粉絲的心,而且一次次震動了全球高科技行業。其中,2007年問世的iPhone,以及2010年問世的iPad,徹底改變了全球個人計算的發展軌跡。
這兩項偉大發明出現之后,全球IT行業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家庭用戶青睞智能手機和平板,個人電腦逐漸喪失吸引力,PC市場抵達峰值之后開始步入歷史性下滑通道。
而在智能手機領域,海量的應用擴充了手機功能。便攜式音樂播放器、數字圖書閱讀器、便攜式數碼相機、視頻攝錄機、專用GPS導航設備等一大批電子產品面臨被智能手機取代和逼退。
蘋果在重創全球科技業同行的同時,也重創到了自己。
iPod今天的命運,或許在2007年1月9日iPhone發布的那一天就已經注定。當時,喬布斯對外宣布:“今天,我們要發布三個具有革命性的產品,第一,觸摸控制的寬屏iPod,第二,一部具有革命意義的手機,第三,一款全新的互聯網通信工具。”在喬布斯看來,蘋果iPhone不僅是一款全新的iPod,而且還具有通話和上網等創新功能。
伴隨著iPhone銷量節節攀升,甚至是“爛大街”,帶領蘋果實現第一次轉型、并擺脫個人電腦大戰失敗低迷的iPod,開始江河日下。
在2000年代,蘋果iPod和標志性的白色耳機,在美國街頭掀起了一場時尚浪潮。年輕人將蘋果白色耳機外露,以此作為時尚達人的象征。蘋果一系列的iPod廣告中,白色耳機成為象征性符號。
而在近十年后,在中國的北上廣等一線大城市,甚至到內陸、西部的二三線城市,也出現了一種“白色耳機”為標志的蘋果時尚文化。在公交車上、在地鐵上、在大街上,人們看到白領、學生、甚至是打工者,沉浸在白色耳機帶來的音樂享受中。
只不過在這場新的時尚風潮中,這副白色耳機連接的已經不再是曾經的iPod,而是一部iPhone。
同病相憐的MAC
需要指出的是,蘋果出現“自我重創”的產品還不僅僅是iPod一個。作為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組成部分的MAC,同樣難逃和同業集體步入夕陽的命運,不過沒有上演iPod“兵敗如山倒”的節奏。
騰訊科技在蘋果報告中看到,2013財年,MAC電腦銷量僅為1634萬臺,比2012財年的1816萬臺,下跌了10%。而2012財年還出現了9%的同比增幅。同樣在銷售收入上,蘋果MAC在2013財年萎縮了7%。
值得一提的是,MAC業務萎縮的10%的幅度,基本和IDC、Gartner報告的全球電腦市場10%左右的跌幅保持一致。
在1990年代的PC VS MAC大戰中敗北之后,MAC成為個人電腦一個小眾市場。不過,在過去幾年中,蘋果在超薄筆記本上屢有創新,緩沖了臺式機的大跌以及整體電腦業務的萎縮。
科技殿堂的珍藏
包括iPod在內的便攜式音樂播放器被智能手機取代,顯然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原因十分簡單,智能手機價格越來越便宜,功能越來越多,已經完全可以替代便攜式音樂播放器。
市場研究公司HIS的一位科技分析師伊恩?福格稱,智能手機的滲透率已趕上iPod極盛時期的滲透率。“智能手機比MP3更加便利。因為智能手機是用戶隨時攜帶的東西。智能手機也給了客戶更多的選擇,它和MP3一樣可以隨身攜帶,播放樂曲,除此之外,智能手機用戶還可以收聽調頻廣播或使用Spotify等流媒體服務,比MP3功能更加強大。”
通過iPod,蘋果告別了PC市場失敗的陰影,重新找回了自信。今天的蘋果、引領著全球智能手機和平板的演進。產品的快速更迭,已經成為今天高科技市場的一個特征。我們有理由相信,不論是智能手表、還是智能電視,蘋果未來仍將會推出更具創新的產品,創造出新的市場。而逐漸老去的iPod將成為人類文化、高技術發展歷史殿堂中的一個精彩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