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國人重視名字的含義,外國人其實也一樣。你看,每次跟剛認識的老外聊天,大家通常愿意從“名字背后的意義”這個話題聊起,那是因為這是一個跨越地域和種族的共識——名字具有特定的意義,也代表了起名者的心意。對此,蘋果現任CEO蒂姆·庫克也有同感。
9月10日蘋果新品發布會結束后,全世界都知道它出了一款新品——Apple Watch腕表。此前,人們在預測這款產品的時候都習慣性地將其稱之為“iWatch”——對,我們理所應當地認為,不管是推出健康腕表還是增添移動支付功能,蘋果新產品的名字都應該以“i”開頭,例如“iWatch”、“iPay”或是“iWallet”,就像1998年的iMac、2001年的iPod、2007年的iPhone以及2010年的iPad那樣。

然而,在引用了喬布斯金句“One more thing”之后,庫克卻明確地表示,我的新產品叫Apple Watch,不叫iWatch,更不叫iTime。是的,他終于以這種方式正式宣布: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已經終結了。
上一任的陰影
“跟當年看到iPhone內心就蠢蠢欲動不同,看著Apple Watch,你會猶豫自己到底要不要買”
雖然這只是業內人的調侃,但卻足以說明人們對庫克的打分。據了解,對于庫克選擇在弗林特劇院這個昔日老喬發布第一款Mac電腦的地方發布Apple Watch,《華爾街日報》曾解讀認為,一方面庫克是要以這種方式向老喬致敬,即“承前”,另一面他也要說明,老喬時代的蘋果已經結束,庫克將開創蘋果新一個創新時代,即“啟后”。
對此,外媒的態度近來都有一些復雜。科技媒體theVerge認為,蘋果進入庫克時代后,雖沒有了昔日喬布斯時代的強硬,但卻著實與當下顧客需求至上的時代潮流更合拍。Piper Jaffray公司分析師Gene Munster也表示,“我們認為蘋果正在推出有史以來最強的產品及服務”。
然而,以CNET為首的一些媒體卻流露出了悲哀之情,他們認為,雖然庫克將Apple Watch稱之為“蘋果歷史下一個新篇章”,但跟Apple TV機頂盒一樣,沒有了“i”的前綴,也沒有當年令人眼前一亮的創意。
繼承與顛覆
“對我而言,(喬布斯)是否這么看并不太重要,因為那是他的想法、他的品味、他對創新的理解,但是這些東西現如今的確還根植于整個蘋果”
對于喬布斯對蘋果難以磨滅的印記,庫克將其稱之為“恰如DNA一樣融合在蘋果的根基之中”。過去3年間,他所努力的一直是樹立并鞏固自己決策者的地位,完好地繼承喬布斯在iPhone和iPad上創造的輝煌,但現在,他做的不再是單純打破“創新者各自為營”的傳統,亦或是鼓勵團隊的協調與合作,他還改了產品的名字。
CNET在文章中指出,喬布斯時代崇尚單一產品下,凡所出產品必追求“唯一”,換句話說,在一定程度上,老喬要求用戶來適應他的產品。但庫克接手后,蘋果越來越“親切”——從5S和5C到iPhone 6和iPhone 6+,甚至連Apple Watch都有兩種尺寸了,庫克開始讓產品適應用戶的需求。對此,Kantar Worldpanel公司分析師Carolina Milanesi頗為贊成,“你要知道,這個公司并非一個人的,它是不同人的集合,對于庫克來說,他更多的是一個分享者”
作者在《喬布斯傳》中提到,老喬時代的“i”源于“Internet”的“i”,也有人認為它代表“me”來強調自我。然而,Moor Insights & Strategy公司高級分析師Pat Moorhead卻認為,此“i”已非彼“i”,“真正的‘i’時代已經過去了,如今它唯一的好處就是市場對它的認可極其效應,它其實已經是陳腐的象征”。
單純的專利問題?
對于產品名稱的更改,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或許與專利糾紛有關。
眾所周知,2007年iPad商標糾紛鬧得沸沸,改名Apple Watch,庫克也的確不會給自己留后患。對此,Reticle Research公司分析師Ross Rubin也認為,“i”前綴有太多歷史糾紛,“雖然對于產品家族的系列有一定意義,但是相較于‘i’而言,還是‘Apple’更具傳承性”。為此,Ross Rubin特意列舉了MacBook,“沒有前綴,卻依舊是蘋果的重量級產品”。
到底緣何放棄“i”,除了庫克自己以外,其他的都只能稱之為猜想。但毋庸置疑的是,隨“i”前綴一起消失的是蘋果的喬布斯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