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電源行業已經在中國快速發展了多年,但行業的國家標準一直缺失。企業在生產產品過程中沒有參考依據,質檢部門對生產劣質山寨產品的企業也難以進行處罰,這使得行業內山寨商品鋪天蓋地,“劣幣驅逐良幣”。
早在2013年6月,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就向工信部申報了國家標準立項。今年4月份,該協會秘書長劉彥龍在首屆移動電源行業論壇會議上還向外界介紹了移動電源國家行業標準的,并表示行業標準將于5月份正式發布和實施。
但時至今日,根據深圳萬拓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先廣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描述,因移動電源這個行業發展太快,之前工信部對移動電源項目的歸口管理單位一直沒有確定,整個國標的制定工作都滯后了,質檢總局下屬的國標委到8月份才正式受理立項,所以移動電源國家標準的發布“還需要一段時間”。
眼下,業內各方都期盼國標出臺,規范整個行業,使之繼續良性發展。
國標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馮先廣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門針對移動電源產品的國標的制定工作,今年會進入實際操作階段,但是還需要過一段時間,年內不會出臺。
只有在歸口單位確定之后,才可以對移動電源產品的國標申請立項。他表示,工信部下面有通信司和電子技術司兩個部門,而移動電源產品的歸口單位到底是哪個,目前還沒有確定。
“而現在又有了一個新情況,質檢總局下面的中國電子技術研究所,已經搶先提交了移動電源的國標申請。” 馮先廣告訴記者。
“我們是在7月29日把申請提交給國標委的,國標委是質檢總局下面的單位,所有國標的制定都是由國標委受理。我們和國標委初步溝通下來的情況是,10月將開始國標的討論工作,我們也會參與。”
馮先廣向記者介紹,在2008年,萬拓電子成為國內第一家獲得政府授權發行移動電源企業標準的單位,其企業標準在政府部門有備案,其后也一直在推動國標的建立。
雖然國標還沒有出臺,但2014年5月已經出臺過一個行業標準,一共有19家企業參與了該行業標準的起草。業內人士預計,未來國標將從目前的行業標準轉化而來。“我們自己作為標準的起草單位,知道這個標準是比較高的。” 馮先廣說。
但由于一個國標的出臺還需要很多論證工作,所以今年內應該不會出臺。
推動有效能量標注
馮先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在新國標中,“電小二”系列產品將推動移動電源有效放電容量的標注。9月1日起,所有新產品將會率先標示。
他向記者解釋,在電芯容量方面,大家都有一個誤解。消費者普遍理解的移動電源容量,指的就是電芯容量,而不是有效放電容量。這兩個值的區別在于,不是所有的電芯容量都可以被利用出來,一般情況下可以被轉化的是65%。其間35%的落差來源,是電芯的充電電壓是3.7伏,而移動電源給手機的輸出充電電壓為5伏。
“打個比方,電芯容量為1萬毫安的電芯,實際可以轉換出來給手機的只有6500毫左右,做得比較好的可以達到7000毫安左右。” 馮先廣說。不管是18650電芯還是軟包聚合物電芯,都有這個轉化率的問題。
很多消費者都不知道電芯容量和有效放電容量之間的差別,所以很多人會問:“如果移動電源標注了7000毫安,是不是就可以給電池容量為3500毫安的手機充滿電兩次?”事實上,這是做不到的。
馮先廣告訴記者,在制定行業標準時,他們就提出移動電源除標示“電芯容量”外,再加上“額定容量”,讓消費者明白這個產品真正的充電電量。“希望此次國標的制定,可以采納"標注額定容量"這個建議,并引導消費者關注"額定容量"和"電芯容量"的差別。”馮先廣說。
他還表示,根據目前的行業標準,對于容量的規定是放電量達到額定容量85%以上就算合格。另外目前的行業標準,對于衰減沒有具體規范,只要求正常使用300次。
此外,對于移動電源電芯的具體標準,目前引用的是鋰電池國標GB/T 18287-2013。馮先廣建議未來的國標除了在電芯方面做規范外,還應規范外殼和電路板的要求,并且引入鋰離子電池航空安全運輸標準,專門對運輸方面的安全性要求做詳細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