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中國電子報社發布《2014中國好手機年度報告》顯示,中國手機市場顯示8大特點以及2015年手機市場將出現若干趨勢。
1、市場緊縮但不乏機遇,4G手機占據4成。
214年,中國手機市場趨于飽和,累計出貨4.52億部,比2013年的5.79億下降21%。其中4G手機出貨1.71億部,占據37.8%。新增手機用戶空間不大,消費需求主要是用戶正常換機。
2、國內外廠商機遇變遷,國產手機逆勢崛起。

2014年,國際品牌只剩下了三星和蘋果,國產手機銷量占據78.3%。其中,華為、聯想各領風風騷,OPPO 、VIVO、金立盈利能力強、品牌基礎好,成為國產手機的標桿。不過,在利潤方面與蘋果、三星有一定的差距。
3 、價格戰彼起此伏,品牌集中度提高。
2014年1月7日,紅米手機降價100元,隨后華為榮耀系列與小米展開價格爭奪。在千元機以下的市場上,酷派大神F1、聯想S8、TCL么么噠等產品參戰。與此同,各種搭載聯發科四核、八核處理器的高配低價手機涌現出來。
隨著399元小米、999元魅族Note 等“砸場型”產品問世,低端千元機價格戰愈演愈烈,行業洗牌加速。
4、國產手機高端突破
2014年,國產手機均價885元,比2013年提升了23元。2000-3000元價位段的手機中,國產品牌出貨占據28%。
3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機中,華為MATE7、OPPON3、努比亞Z7,直接與國外品牌競爭,尤其是華為MATE7售價一度超過4000元。
5、手機渠道轉移,其中線上渠道增速56.6%。
手機市場B2C,主要集中在京東、天貓等專賣店、蘇寧易購、1號店、當當五大平臺手機銷量占據9成,其中京東占據5成以上。
線下零售渠道低迷,運營商渠道下滑。隨著虛擬運營商牌照發放,從單純渠道向服務商轉型提速。
6、互聯網品牌吸引眼球。
有超過400款手機在京東首發,微信營銷、眾籌形式流行。2014年9月,手機電商市場份額單月超過20%。
隨著手機營銷主戰場從線下向線上轉移,互聯網子品牌或新品牌頻出,“跨界”之勢明顯。
7、2成用戶購買200元以下手機。
售價低于400元手機全年銷量增加了1100萬部,酷派、TCL、聯想、中興等廠商集中發布千元4G手機,有企業主動將4G手機降價到300元。
8、產品配置提升。
從硬件配置看,大屏幕、高像素攝像頭、大容量CPU成為趨勢。一些廠商為追求差異化,在外觀、材質、工藝等方面具有技術突破和創新。但是,全球手機市場沒有出現顛覆性的產品。智能手機在硬件配置上短期遇到“天花板”,部分國產手機廠商已在拍照、音樂、安全、女性等個性化、定制化手機市場樹立其品牌形象。
該報告除了對2014年手機市場進行盤點外,還對2015年手機市場進行了預測,其中在手機硬件配置方面,64位處理器、曲面屏、2K/4K大屏、無邊框、4G RAM、4000mAh電池 、指紋識別、14納米工藝 、雙攝像頭等將成為2015年中國手機市場的流行趨勢,值得期待;
1、根據GFK的預測,2015年在線手機規模將突破1億部,在整體市場占比達到24%,電商為主體的互聯網成成為驅動力;
2、2014年,中國整體市場手機芯片出貨4.37億顆,2015年智能手機芯片市場將趨于飽和,出貨增速將減緩至16%。華為海思、展訊通信、大唐聯芯將有發展機會;目前手機芯片廠商高通、聯發科、三星、MARVELL、海思均發布64位處理器。預計2015年下半年,64位手機將登陸中國,手機芯片將繼“核戰”之后,上演“64位”之戰;
3、2015年,國產手機仍然將絕大部分精力放在Android上,不過,YunOS 將有更多表現,同時,Ubuntu 、FireOS等小眾平臺也會在幾個國產廠商的支持下有所行動。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多元化趨勢將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