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交規出臺后,各地嚴查酒駕醉駕,催生了代駕市場,一些專業的代駕公司順勢而生。然而,隨著互聯網的興起,這些傳統代駕公司受到的沖擊越來越明顯。8月17日,滴滴代駕在貴陽、蘇州、溫州、南昌以及洛陽等55個城市推出滴滴代駕業務,并宣布開啟連續兩周的免費模式。在與這些互聯網公司競爭中,不少傳統代駕公司由于資金、實力等因素,慢慢退出市場。
記者從南昌市工商局了解到,目前該市登記在冊的代駕服務公司共有13家,已注銷的企業就有七八家。據記者調查了解,部分未注銷的企業其實也已經停業。
于2013年注冊成立的南昌市佳德代駕有限公司,開業運營還不到一年,去年就宣布停業了。公司法人杜小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南昌的代駕市場不景氣,公司無法運營下去了,所以選擇了關閉。“由于規模小,所以也沒有去工商局注銷。”
記者隨機調查的四家代駕公司中,就有三家已經停業。
據記者了解,傳統代駕公司生意難做,跟互聯網公司的攻城略地有很大關系。傳統代駕公司一般采用電話預約、客服派單的方式,業務的派單、統計、結算過程均由人工完成,導致代駕價格相對較貴,運營成本較高。
e代駕、愛代駕等公司的共同特征是使用APP作為業務的主要來源,在成本控制和流程優化方面可以進行更好的管理和控制。
在傳統代駕公司叫苦不迭的同時,互聯網代駕公司則在忙著燒錢搶占市場。根據第三方智庫數據,今年中國代駕市場規模在25億元。
滴滴快的公關總監葉耘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代駕市場是一個剛剛開始培育的市場,空間很大,他們希望和其它的同行們,共同去開發這個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