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大多數人此前預料,此次iPhone7發布會的現場更像是走過場,蘋果登臺的高管缺乏感染力,觀眾席也鮮少互動,《紐約時報》記者Mike Issac也同樣發出了“無聊啊”的感嘆。
iPhone7遭遇了幾乎一面倒的悲觀評價。
新亮相的iPhone7幾乎沒有任何亮點,負責蘋果全球市場營銷的高級副總裁Philip Schiller介紹了iPhone7的十大革新,包括取消3.5mm傳統耳機接口、機身使用雙攝像頭、機身防水防塵等,但這些漸進式的產品更新只是在不斷驗證著此前外界提前“劇透”信息的正確性。
作為蘋果歷史上最成功的產品,iPhone塑造了蘋果的有一個輝煌,讓這家公司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近年來,iPhone無疑取得了巨大的商業上的成功,在過去一年,蘋果銷售的iPhone數量是5年前的6倍,蘋果總收入的三分之二來源于iPhone的銷售。今年7月,蘋果已經累計在全球售出10億臺iPhone。
但與此同時,iPhone的銷售開始進入下行通道,截至6月底的第二季度,蘋果從iPhone獲得的銷售收入同比下滑了23%,拖累整體營收下滑。
作為大型科技藍籌股的蘋果也被機構投資者所拋棄,今年第二季度,共同基金所持有的蘋果股票已經從上一季度的20.83%下降至20.42%,相應的是對Facebook、亞馬遜等其他大型科技公司的增持。
瑞銀集團認為iPhone今年的銷售將總體下滑9%,但新款iPhone7將有望在明年提升5%的出貨量,總銷量達到2.22億臺。
盡管對于iPhone7的發布外界總體失望悲觀,但也有相對樂觀的說法認為,iPhone7沒有出現重大更新,是蘋果為了明年iPhone產品10周年之際發布更加令人意外、驚喜的產品在“憋大招”。
333.jpg
重頭戲iPhone7缺乏亮點
蘋果的iPhone7如期而至,遺憾的是沒有驚喜。
7日當天的發布會依然是典型的蘋果式的“中規中矩”,媒體和“果粉”們對于流程套路早已爛熟于胸,冗長、平淡、乏味、缺乏亮點可以概括蘋果的這一次重要的產品發布。無論從蘋果參與產品發布的高管身上還是臺下的觀眾,都難以感受到激情,所有人都像是在走過場,完成一項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更糟糕的是,發布會之前不斷透露出的關于新款iPhone7的各種新消息,讓人們在最終的發布會上難以找到一絲驚喜。由于此前一系列的產品“劇透”以及蘋果官方Twitter提前泄露信息的烏龍事件,導致當天原本的重頭戲--iPhone7的發布卻成為了整場發布會最無聊的部分,現場除了能夠從觀眾席中聽到整齊劃一的紀律性很強的掌聲外,幾乎嗅不到一絲熱烈而興奮的空氣。
無論在媒體還是“果粉”群體中,普遍散發著一種失望的情緒,人們希望看到蘋果向外界呈現出更多意料之外的產品和更新,期待“one more thing”,但這些并沒有在當天的發布會上出現。
人們有理由懷念喬布斯時代的蘋果,那段時間里,蘋果的每次發布會都像是節日,人們懷著激動而期待的心情步入會場或守在屏幕前,等著喬布斯向你賣關子、抖包袱,從信封中抽出薄的難以置信的Macbook Air,或是拿出一款周身上下找不到一個物理按鍵的手機,臺上的這個人能夠輕易打破你所有關于硬件產品的最瘋狂的想象,然后驕傲而任性地告訴你:蘋果給你的才是最好的。
這樣的場景早已經成為奢侈,過去的蘋果或許一去不復返了,現在的蘋果產品不再是酷炫的代名詞,iPhone7或許也無法拯救蘋果日益下滑的銷量趨勢,這家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接下來面臨的是智能手機市場整體飽和、安卓陣營的智能手機廠商的迅速崛起以及缺乏下一個劃時代先鋒產品的尷尬。
每年一度的蘋果產品發布會都像是蘋果向外界交出的一份最新成果報告,而每兩年一次的產品重大升級則是蘋果接受外界對其創新能力考驗的機會。
而這一次的蘋果產品發布會對于蘋果來說又有著不尋常的意義,繼今年第一季度公布了首次收入同比下滑后,這家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已經進入了一個分水嶺,消費者對蘋果產品的興奮感正在逐漸喪失,蘋果需要花更多的力氣勸說消費者為何需要把手中的iPhone升級成最新一代產品。
分析師郭明池對于iPhone的預測和分析向來都有相當高的準確性。而這一次他也對iPhone 7信心不足,他表示今年的iPhone 7將不會有太多“吸引人的賣點”。與iPhone 6s相比,iPhone 7在外觀上有了一些調整,但是這并不足以為iPhone整體的銷量帶來實質性影響。
和郭明池有同樣看法的還有巴克萊商業銀行分析師Mark Moskowitz,他認為,iPhone 7作為取代iPhone 6s的產品,變化并不大。特別是硬體規格和外觀設計的部分,比起目前已經在售的iPhone 6s系列手機并不明顯。
來自Insurance2GO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大約有50%的iPhone用戶打算未來會升級到蘋果的下一代iPhone 7,這個比例是低于去年iPhone 6s,雖然后者銷量之后并沒有達到預期。
除了iPhone外,當天發布會上的其他內容也乏善可陳,硬件方面也只更新了蘋果手表,外觀看上去并沒有任何變化,只是增加了GPS定位芯片、深度防水等市面上其他很多智能手表早已擁有的功能。
蘋果還展示了iWork的云協同辦公功能,但這些也早已被谷歌(微博)的Google Docs,微軟的Office產品等廣泛使用,The Verge主編Nilay Patel吐槽稱,這部分也許是蘋果發布會備選的展示方案,最終居然也在正式發布會上亮相了。
內外交困
蘋果目前已經陷入一個內外交困的境地,從其自身來說,過分依賴iPhone銷售模式的弊端也在蘋果的近期財報中得到明顯的體現:由于iPhone銷量的下滑,蘋果公司整體的業績也被明顯拖累。
此外,蘋果寄希望于通過其生態系統增加其他利潤來源的努力目前來看還收效甚微,嵌入10億部iPhone中的蘋果的iCloud、App Store、蘋果支付等都是蘋果生態圈中能夠給蘋果未來帶來增長的重要領域,去年,蘋果來自服務的收入增加了40億美元至230億美元。但依然僅占到總收入不到10%。
蘋果還試圖打開全新的市場,例如企業市場就是蘋果近期開始重點強調的一個領域。通過打開企業市場,庫克試圖讓銷售下滑的iPad等產品重現生機,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稱,去年一年在企業市場的銷售收入已經超過250億美元。
從外部來看,以安卓陣營的強大品牌軍團,仍在全球范圍不斷蠶食蘋果的市場,三星、華為等品牌早已與蘋果在高端智能手機領域叫板,在中國市場享受到最初的高速增長后,蘋果很快便遭遇到了在這一全球人口最大國家的銷售下滑的尷尬,背后是國產廠商百花齊放般的快速崛起,國產廠商更“接地氣”的打法,俘獲了大量的消費者。
從全球市場來看,三星毫無疑問依然是蘋果最大的競爭對手,7月剛剛發布了Galaxy Note 7,但是最近由于遇到了電池缺陷問題,已經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召回,創新不足的iPhone 7能否抓住這個機會大超一把三星目前還不好說,但確實給了iPhone 7一個非常好的銷售窗口期。
在蘋果全球龐大的擁躉中,來自中國市場的用戶占據了相當大一部分,不管蘋果怎么沒有創新,可能僅是一個顏色變化,也可能身邊有人買了,他們就會一擁而上。
但是,在iPhone 7上中國的用戶可能要更加理智了。援引路透社報道,從中國的微博發帖情況來看,前年iPhone 6在登陸中國前的一個月里,吸引的評論數量比今年新產品發布前高出約15倍。但是,中國網民目前對iPhone 7的期待程度不高。用戶普遍反映,對于這款最新產品,他們更有可能“等待觀望”而不會急于搶購。
中國市場一度被蘋果公司視為下一個大型增長引擎。不過,蘋果公司4至6月在大中華區的銷售大幅下降給這部引擎來了個急剎。根據IDC數據顯示,蘋果公司的中國市場占有率為7.8%,僅排名第五,落后于中國本土品牌華為、OPPO和vivo,這三個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總共占到47%。
除了三星外,蘋果可能會擔心的另一個對手就是華為了。去年,華為的智能手機供貨量超過1億部,雖然不到蘋果的(超過2億部)一半。但相比之下,華為的供貨量同比增長44%,增長率是蘋果的2倍以上。
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德國舉辦的家電展上表示,蘋果持續減速,華為有望最早在2018年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品牌。目前,華為正在努力把中國市場的成功復制到全球,但這需要一定時間。
還有vivo、OPPO的異軍突起,雖然目前從價格、品牌等多個方面還無法影響到蘋果,但其產品價格正在向3000元、4000元以上攀升,甚至在站穩中國市場的同時,在被全球看好的東南亞市場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今年以來,iPhone在中國的銷售出現持續下滑,中國消費者對蘋果的熱情明顯降溫。第二季度,蘋果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為7.8%,滑落至第五位,位列華為、小米、Oppo等國產品牌之后。蘋果在中國面臨的挑戰還包括,蘋果的服務并不能完全在中國開展,iTunes電影和蘋果書店在中國無法訪問。
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內,iPhone 7如果遇冷,蘋果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無可避免將進一步下滑。
此外,在這一過程中,蘋果封閉的生態系統的弊端也在顯現的更加明顯,以一己之力和安卓陣營的整個集團軍對抗已經顯出疲態。
盡管近年來,蘋果生態進一步開放的理念已經在逐步體現,包括引入第三方應用提供者進入iOS的較低層核心系統,例如今年WWDC上宣布的與騰訊手機管家合作的惡意電話過濾功能等,但這些措施依然顯得遲緩而保守。
在即將迎來iPhone這款劃時代產品面世10周年之際,蘋果卻進入了業績增長的平臺期,外界對這家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總是有著極高的期待,但現在的蘋果似乎很難去滿足這樣的期待。iPhone7的發布或許也無法扭轉蘋果產品銷量增速下滑的頹勢,而增強現實、無人駕駛汽車等這些未經蘋果方面證實,但已經成為公開秘密的全新項目,距離問世也還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