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國外手機在我們眼中都是非常貴且買不起的,現在人們慢慢買得起了卻買不起國產手機了,這是為何?
國產手機在過去的3-5年中,憑借超高的性價比征服了國內和國際市場的消費者,其中主打千元機的品牌,讓人們走向智能時代,但是國產手機成長的過程中,一些廠商的產品結構出現失調,低端入門級的產品成為了主導,這給廠商的品牌提升出了一道難題,而現在,利潤低成了各幫商又一新問題。
調查顯示,2016年四季度,全球份額只有18%的蘋果iPhone系列手機,利潤卻占了整個產業的92%,這讓國產手機生存堪憂,由于利潤薄,國產手機廠商只有采取漲價的手法,進而可能導致國產手機我們也買不起了。
2016年下半年,就陸續有手機漲價的消息出來,小米和魅族則拉開了正式的序幕。
1月3日,距離魅藍Note 5發布不到一個月,官方即宣布漲價100元,起售價調整為999元,32GB版本則調整為1099元。隨后小米也宣布,紅米4全系列價格將上調100元,紅米4A售價為599元,紅米4標準版售價為799元,紅米4高配版售價則為999元。除了小米和魅族,一加手機CEO劉作虎也在微博上發出了“2017手機行業主旋律是‘漲價’”的聲音。
行業現狀:維持利潤率以保證營銷方面的需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為了維持銷量的穩定增長而走向線下市場,這方面投入的增加,同樣對利潤率存在強需求,此外,新技術、新特性的研發方面的投入,都在倒逼著廠商漲價。在這種行情之下,手機漲價過后可能不會再跌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