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支付寶宣布將關停所有線下POS業務,已投入的近萬臺POS機也將轉交銀行,然而支付寶口中“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也被業內暗指為與近來銀聯被爆出的“收編”提案相關。

近日,支付寶宣布將關停所有線下POS業務,已投入的近萬臺POS機也將轉交銀行,然而支付寶口中“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也被業內暗指為與近來銀聯被爆出的“收編”提案相關。
與此同時,在“平臺、金融、數據”理念指導下,作為阿里生態鏈的重要一環,支付寶從最基礎的支付轉向生態鏈的金融服務,也被賦予了不同的戰略意義。在線上支付領域,支付寶占領了半壁江山,而今他棄線下POS業務回歸線上核心業務的做法,還順帶拋出了“明挑”銀聯的信號,可謂是“一石二鳥”。
然而阿里此舉也算是間接道出了大多數第三方支付在線下P O S業務與銀聯競合之間的苦楚。業內人士認為,第三方支付與銀聯之間將一直保持“競爭與活著”的關系,銀聯“收編”第三方支付企業路途漫漫。
支付寶棄POS回歸線上核心業務
近日,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寶宣布“由于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其將停止所有線下PO S業務,消息一出立即引起業界軒然大波。
就在去年5月,支付寶還高調推出物流POS支付方案,并投入5億元推動中國電商COD(貨到付款)體系發展。相隔僅僅一年零五個月,支付寶卻選擇了關停該項業務。
盡管業界對支付寶此舉賦予了重重定義,但支付寶在線下PO S領域占比較小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在非金融機構POS收單市場,銀聯商務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通聯支付交易規模排名第二,匯付天下和快錢緊隨其后,而支付寶市場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易觀分析師李燁向南都表示,支付寶停止線下POS收單業務對整體市場格局影響不大。
如今支付寶出于“無奈”選擇放棄對企業經營收入影響不大的線下PO S業務,也表明了他欲放棄線下,主攻線上支付的決心,然而阿里的如意算盤卻絕非僅限于此。
李燁認為,在目前線下PO S收單外部競爭的壓力下,支付寶暫時放棄線下PO S業務,將主要的資源和精力都集中在線上,既可以鞏固線上支付市場地位,也能促進阿里巴巴在戰略上的轉型。
“我個人認為阿里可能是想要引起社會輿論,顯然他的這個消息一出整個行業就爆炸了,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銀聯,他退出線下業務想要達成的目的現在其實已經達到了。”艾瑞分析師謝春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
而據支付寶人士透露的消息,目前支付寶線下POS業務主要面向電商線下收單市場提供服務,業務范圍覆蓋電商物流、航旅酒店、在線生活服務(如汽車、房產的O 2O銷售)等多個領域,為市場提供了上萬臺POS終端收單設備。
此前就有消息稱,去年支付寶將針對電商COD市場投入3萬臺支付寶POS,實現一、二線城市區的覆蓋。而今支付寶在線下PO S領域選擇退場,近萬臺PO S機也將由銀行接手為商戶提供后續服務。上述人士稱,支付寶已經與個別銀行取得聯系,此舉不會影響商戶正常POS收單。
銀聯與第三方將保持“競活”關系
日前,銀聯在最近一次董事會上制定了“正式收編時間表”的消息被爆出,更讓銀聯欲收編第三方支付的傳聞多了一分“假戲真做”的色彩。
據南都記者此前獲得的銀聯董事會《關于進一步規范非金融支付機構銀聯卡交易維護成員銀行和銀聯權益的議案》,銀聯設定的工作目標是“2013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非金融機構線下銀聯卡交易業務遷移,統一上送銀聯轉接”:“2014年7月1日前,實現非金融機構互聯網銀聯卡交易全面接入銀聯”。
艾瑞咨詢最新公布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1 1 2 1 6 .5億,環比增速10 .2%。而支付寶以占比48.7%拿下半壁江山,財付通與銀聯在線分別以20%與10%位列二三名。
在第三方支付線上市場,支付寶穩坐業內頭把交椅,即便業內第二的財付通與其市場份額作比也相去甚遠。
有業內人士向南都記者分析稱,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初啟階段,銀聯已經落后了,他完全基于傳播PO S業務,而這一陳舊的技術體系會被移動支付取代已成為共識,在原有的思維約束下,很難在互聯網金融時代重新掌握主動。
“銀聯在線支付的安全性有保證,但是消費者用慣了第三方支付,要遷移到銀聯是很困難的。銀聯的‘好’不足以使消費者重新依附于你,這對消費者來說時間成本太高了。”西南財經大學張寬海教授向南都記者表示。
另據知情人士分析稱,銀聯此番動作有望獲取更多的網絡手續費利益,再則是要維系市場地位,避免互聯網浪潮的進一步沖擊。
上述人士表示,在政策面要求上,第三方支付做線下PO S是需要走銀聯網絡的,也就是說第三方支付在做線下POS業務,銀聯的蛋糕也沒任何影響的,現在做線下PO S業務的第三方支付(快錢、拉卡拉等)都要給銀聯交網絡費。以線下用戶使用較為廣泛的銀行卡PO S機刷卡為例,用戶刷卡不需要付出任何額外成本,但商戶卻需要為每一筆刷卡消費付出“手續費”,在這筆費用中,發卡行、收單機構和銀聯的分成比例大概是7∶2∶1.
而現在銀聯與第三方支付的矛盾點,一是在于線上交易環節,二是第三方支付線下交易形式的多元化,比如無卡交易。
有接近支付寶的人士向南都記者表示,在滿足電商線下支付市場方面,支付寶之前除了PO S以外,也在做包括二維、聲波支付等各種創新嘗試,這種對線下支付創新的投入現在也在持續,發展阻力則來自技術和政策兩個層面。
但問題是,一旦這些業務成熟,沒有了“刷卡”這個環節,銀聯就有可能被徹底繞開,而失去了費率分成這塊蛋糕。
由此,張寬海認為:“第三方支付與銀聯之間的矛盾會一直存在下去,而且保持著競爭與活著的關系。”他表示,銀聯收編第三方支付存在難度,盡管市場上的主體還是國家建立的基礎(設施與機構),但第三方支付服務對這個市場已形成有力的補充,不可或缺。與此同時,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有商業銀行無法提供如此周到的服務,這種“競活”趨勢已經很明顯。
而對于有媒體解讀,銀聯與非金機構競爭越來越激烈,銀聯方面則認為,作為銀行卡組織,中國銀聯一貫支持非金機構的創新與發展。銀聯與非金機構處于支付產業的不同環節,雙方在受理網絡建設、標準制定、風險防范、技術創新等方面都有聯動和合作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