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媒體稱“云云網”已經被新浪收購,將并入新浪微博團隊,專注微博搜索,創始人劉駿現已離職加入百度。
? ? ?這樁早已注定的婚姻也許在云云成立那天就已經有了啟示。記得云云剛上線的時候,就曾聽到過不少關于云云的傳聞。云云的社交搜索在當時是我非常看好的一個概念,社交網絡短時間內就匯集了大量的數據與海量的用戶需求,這相對傳統的搜索引擎只考慮網頁和網頁之間的關系,通過關鍵詞做競價排名,使用戶經常被廣告信息污染,其實相對來說還是擁有很多的優勢。
? ? ?云云使用社會化搜索技術,加入用戶關系鏈,搜索時把微博好友參與過的結果優先提供,這樣搜索更精確。而云云網當時也是把“實時搜索”作為自己的招牌產品,直接打通內容作者和網民之間的信息壁壘,讓用戶可以在搜索引擎上找到更好的信息,但現在這種在搜索中加入“人”這個變量因素的嘗試已經成為永遠的過去時了。
? ? ?云云當初引起筆者的注意,主要還是在于它與新浪微博的密切關系。早在云云成立之初,行業即傳聞其從新浪CEO曹國偉那里獲得5000萬元投資。云云網創始人劉駿也曾經向媒體承認過,新浪是云云最早投資者,云云成立之初新浪就有投資。
? ? ?在云云上線前一天,劉駿還專門在新浪內部開了一下午會議,匯報云云相關事宜。這一不尋常表現起初一直都讓我以為新浪從一開始就是云云的大股東,在幾年前就開始通過云云進行對移動搜索方面的戰略布局,云云搜索就是獨立出來運作的新浪搜索。新浪想通過微博這個強大的手機客戶端殺入到移動搜索中來,走360、搜狗在PC上曾經走過的路。
? ? ?這里談一談云云在社交搜索上的三大尷尬之處:
? ? ?一、理想但更要考慮現實
? ? ?現在很多互聯網創業公司都有這樣一個在我看來絕對是缺點的缺點,團隊由強技術背景的人員在決策。筆者曾經認識一個Geek團隊,和我聊了很長時間,說的都是關于他們在技術上擁有怎樣怎樣的創新,當我問到有沒有對市場需求調查過時,他們卻以一種鄙視的眼神看著我。這種癡迷于自己對技術和產品的理解,充滿理想卻過于理想化。
? ? ?他們特別自信,夢想著用自己的技術改變整個行業未來,堅信自己的技術優勢,相信自己找準了技術的未來,對現在一些“俗”的產品嗤之以鼻,就這樣,在這條路上走了很遠很遠,卻忘了產品出來后到底是為誰服務的。用戶又因為什么原因,需要使用你的產品。
? ? ?云云團隊的技術實力,這里筆者不予評價,但是大多都是從谷歌系出來的,相信他們肯定是中國技術團隊上最為優秀的那批人,但是用過云云的人應該都只有一種感受,這TM什么玩意兒。看看別的搜索引擎,大多都是一個簡單的框,云云加入了太多太多沒用的功能,完全沒有考慮過用戶的感受,失敗在我看來早已經成為必然。
? ? ?二、太渴望成為平臺
? ? ?新浪微博一家的海量數據,云云都無法消化的情況下,竟然還去抓取其他社交網絡的數據。一方面其他的社交的網絡不可能像新浪那樣把數據公開給云云,另一方面云云雖然是谷歌系團隊,但在筆者看來技術力量上也不足以滿足這些大數據的挖掘。社交搜索,全網搜索,到底要做哪個搜索?話說強大如谷歌也不敢說自己完美結合了全網搜索和社交搜索。云云的產品邏輯在我看來極其混亂,沒有專注的把所有資源投入到一個方向,想要成為比百度還要強大的全網平臺,不得不說步子太大,有點扯著蛋了。
? ? ?三、政治風險巨大
? ? ?這算是筆者的切身感受,每逢社會上發生什么重大負面新聞時,直接在新浪微博搜索總會有“該結果因........”,相信各位已經碰到過無數次了。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筆者通過云云搜到了一些非常敏感的東西,微博雖然屏蔽了搜索結果,但是那些數據卻仍然在,通過云云能夠把所有的被屏蔽的內容都挖掘出來。云云所堅持的“即時搜索”更是能把負面信息極大的匯集起來,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極其不明智的行為。看看360、百度之前也嘗試過抓取社交網絡的數據,短暫的實驗后就匆匆下線,大家就知道這里的風險有多大。
? ? ?在我看來社交搜索天然就是一個完美的生態系統,有著海量的數據和用戶,完善的用戶賬戶體系,以及各類植根于社交第三方平臺的游戲以及應用。隨著社交平臺的成熟和活躍,社交搜索正逐漸成為一個潛力和前景并不遜色于傳統搜索的新商業模式,現在用戶使用社交搜索的幾率并不低于傳統搜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社交搜索的推出正在革傳統搜索的命。
? ? ?將社交網絡與搜索引擎相結合,將人與信息相結合,用戶的行為和產生的內容能夠第一時間被遞送給感興趣的人,更能夠基于用戶興趣愛好、社交關系網向用戶主動推薦信息。
? ? ?云云這次能夠被新浪收購,在我看來應該是其最好的出路了。云云早已經和新浪有著深層次的合作,被新浪收購后,能夠專注于社交搜索,也許真的能做出點什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