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聯合成立眾安在線這個網絡保險公司的“三馬”,在支付領域也將正面競爭。阿里巴巴的有支付寶,的馬化騰則有財付通,如今馬明哲也有了“平安付”。但相較于已有10年歷史的支付寶和運作7年的財付通,“平安付”從傳統金融領域殺進來,在互聯網大平臺、大數據運作上尚有很長的路要走,能否突破第三方支付行業持續多年的穩定市場格局尚待檢驗。







作為平安集團旗下最年輕的成員之一,平安付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平安付”)還在“孕育”期時就備受矚目,并引來業界的猜想和觀望。
近日,平安付董事長兼CEO王潔鳳接受了本報的專訪,其擁有20多年外資大行零售銀行的管理資歷,此次首度向外界披露平安付的股權結構、組織架構和戰略規劃,這是平安付的對外“首秀”。
平安付是平安集團科技金融布局重點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平安入主的短短9個月內,平安付已先后增資三次,目前注冊資本已增至7.62億元。
“攪局者”的后發優勢
平安付的“前身”是深圳明華智能科技公司。
2012年9月,平安全資控股的平安金融科技控股了深圳明華智能,并將明華智能更名為“平安付”,明華智能100%控股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壹卡會。壹卡會擁有互聯網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牌照。
2013年4月,“平安付”收購了上海捷銀。上海捷銀的支付牌照更為全面,包括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等。
作為母公司,平安付為壹卡會和上海捷銀輸出人力資源、技術支持等。平安付或將打造成第三方支付產業的管理和投融資平臺,因而沒有申報和持有任何支付牌照。
平安的真金白銀在平安支付板塊布局中意義重大,正是其子公司布點全國的資金來源。王潔鳳介紹,平安增資的資金先分批投入到平安付,平安付再注入旗下的壹卡會和捷銀。在集團財力支持下,壹卡會迅猛擴張,短短數月就從原來的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拓展至成都、武漢、杭州、西安等全國34家分公司,搶灘布局線下支付。
雖然平安集團是平安付的大股東,但是持股未超過50%。平安付目前共有4個股東,除了代表平安集團的平安金科外,還有兩家機構股東和一個自然人股東。分別為新疆國年股權投資有限合伙企業、三亞富田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以及自然人姜兆和,所占份額分別為49.99%、25.01%、17%和8%。
雖然收購了壹卡會和捷銀,但是新成立的“平安付”并沒有將兩家公司整合到一個實體公司里去,而是保持了兩家實體公司各自的獨立性。
除資金外,平安集團還為平安付輸入和打造了堪稱豪華的高管陣容,王潔鳳的加盟是由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親自邀請。“為什么做支付比做銀行更吸引我?因為我在銀行做了27年,但是業務變化不大,但第三方支付不一樣,未來空間充滿想象力。”王潔鳳稱,她從2012年7月就加盟籌備平安付。
除王潔鳳外,平安付的核心團隊包括總經理邵海峰、鄭一德、陳誼和陳弘等。這些高管分別有銀行業、支付業以及保險業的工作背景。其中鄭一德來自全球頂尖在線支付公司PayPal,而邵海峰則有著17年的平安集團工作資歷。
切入保險支付市場
有平安集團的支撐,“平安付”雖切入市場較晚,但已經對第三方支付行業格局產生了影響。首當其沖的就是目前已經和平安有合作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此外,平安集團也開始籌建電商。今年3月,平安的二手車電商平臺開始上線,平安付也為集團搶灘電商領域打下基礎。
歷經25載的發展,平安已擁有全金融牌照和近8000萬客戶,且客戶本身有著多樣的支付需求。雖然集團旗下有壽險、產險、銀行、信托、證券、基金等不同板塊,但每個客戶都有不同的賬戶,而支付就是將其結合起來的黏合劑,因為任何業務只要跟交易有關就離不開支付。而平安的核心客戶會進行較大數量級的常規性交易,平安也不樂見交易數據落入他手。
平安付目前在研發完善中的新產品就和保險支付有關。形態為醫療保險支付卡,企業可以為員工選購,員工可直接在平安指定的健康商圈內進行消費,無須繁瑣的理賠手續,同時可享受特定健康消費折扣優惠。
平安集團部分養老險的企業客戶已經認購了該產品。下一步也會將該產品拓展至其他保險公司。
在王潔鳳看來,這是一個產品+市場的創新,“不是很多支付公司都會去做保險市場的,尤其是農村保險市場,平安付正在切入該市場。”王潔鳳稱,平安付旗下的捷銀是八家試點做農村支付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之一。
王潔鳳表示,農村支付/農村金融這個領域目前來看是一個藍海,但也是一個很辛苦很耗資的活,這個投入在短期內也許都不會有回報,這也是為什么很多銀行、支付公司都未下決心去涉足的原因。
目前平安付大部分業務還是集中在線下,只有三分之一的業務在線上。“不限定線上線下的發展方向,看客戶怎么方便就怎么做。”王潔鳳說。
數十億支持移動支付
平安集團常務副總經理顧敏曾對本報表示,未來三到五年內,僅僅針對移動支付平臺,預計平安將斥資數十億投入。
而移動支付是平安付最核心的業務。平安付的核心戰略是,在移動支付領域為商戶和消費者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平安付即將上線的手機支付產品,將在農村試點使用。“集團沉淀在縣級以下行政區域的業務員都是我們的推廣員。”王潔鳳稱。
對“平安付”的發展規劃,王潔鳳已然有了清晰的路徑圖。
“我們的戰略規劃跟部分第三方支付的發展路線類似,比如有的機構就是依托于電商平臺,有很強的用戶和商戶關系在里面,所以做支付就順理成章。”王潔鳳解釋,“雖然相比而言,平安集團的客戶只有八千萬,遠比這些機構的注冊用戶少,但是平安客戶肯定經濟價值更高,因為他們都是買得起壽險和車險的高端客戶。”
僅僅平安八千萬集團保險客戶的投保、續保等金融支付業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此外,平安付對于集團的貢獻在于,金融機構與客戶的關系是較生硬和并不多的弱聯系,比如買保險通常一年續保才會聯系一次。而第三方支付則與客戶聯系更為緊密和頻繁,客戶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各個方面都離不開支付。“集團希望以支付為紐帶,,為消費者和商家提供各種營銷和金融增值服務。”王潔鳳稱。
曾經聯合成立眾安在線這個網絡保險公司的“三馬”,在支付領域也將正面競爭。阿里巴巴的有支付寶,的馬化騰則有財付通,如今馬明哲也有了“平安付”。但相較于已有10年歷史的支付寶和運作7年的財付通,“平安付”從傳統金融領域殺進來,在互聯網大平臺、大數據運作上尚有很長的路要走,能否突破第三方支付行業持續多年的穩定市場格局尚待檢驗。
“但是,互聯網時代的傳播速度,與傳統速度完全不能相提并論。”王潔鳳相信“后來者”平安付借助集團力量實現彎道超車并非難事,并表示平安付初期的年增長幅度會很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