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一個做軟硬件結合生意的朋友聊天,他說有一次一個大的手機渠道商想找他們定制吹風機,恒溫吹風機,且最好是能控制溫度的。因為這些渠道商在倉庫的時候要給手機刷機、預裝App,這個過程就需要開封手機,然后再包裝好;如何讓人看不出來手機被拆封,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封膠條,普通吹風機要么太熱,要么溫度不穩定,效果都不是太好,所以他們需要恒溫的吹風機……你和你的小伙伴驚呆了么?”
現在深圳幾家大的刷機商,比如*樂,他們很大的量都在河南、山東、湖北、遼寧等當地大的智能手機集散地,在附近租個倉庫,投幾個人配設備去刷機。絕大數量來自聯想、華為手機,聯想有幾款賣得非常好,市場反應強烈。還有三星也不錯,其他品牌的手機量都還不太行。
除了我們看到的知名的、一線二線的,其實我個人還比較看好一個務實低調的公司,就是杭州*凱。以前在功能機時代,通過做內置、做菜單、做SP業務,搶了很多錢。轉智能機之后曾一度受阻,現在利用和方案商這么多年積累的關系,在方案商預裝環節發力,做了很多工作。他們現在主要和運營商合作,在運營商門店配上他們的設備,培訓運營商內部工作人員,幫助小白用戶下載鈴聲、裝App。既滿足了運營商和用戶的需求,自己還成了一個App推廣渠道。
除了這塊兒,*凱計劃在全國開7、8千家連鎖店,其實也就是做一個截胡的工作,直接面向最終用戶,叫做手機加油站之類,幫用戶充電、下載鈴聲、App,面對小白用戶需求,不管你手機里之前裝了什么,都可以給你干掉,裝上自己的手機助手、電子市場之類或其他他想要裝的東西。如果真的有7、8千家店的規模,那就非常厲害了。
有很多刷機商,為了防止自己刷進機子里的App在下一級代理商那再被刷掉,這樣他也就不能掙到App廠商的錢了。所以他們在把App刷進機子的時候,就做了相應的激活,很多的App廠商就這樣被刷掉了大量的經費,卻沒有獲取到幾個真實的用戶。
線下刷機的水很深很深,深圳和北京的移動互聯網環境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深圳更偏向于實體行業,北京更多的是偏向互聯網的虛擬行業。與做實體的那幫人玩,和與做互聯網的人玩,完全就是兩種方式。
調查發現,去年華強北某小型貨倉一天就能刷5萬臺手機,今年將有4億臺行貨手機流入市場,這些手機70%都被大代理和連鎖經銷的刷過機。所以一個小型作坊能年賺過百萬。而一些大型作坊的刷機量更加是難以估算了,巨大的利潤驅使一眾人進入刷機行業。
知情人士的爆料更為讓人詫異,據他了解,70%進入手機連鎖店的手機都被做了刷機處理,當中不乏蘇寧、迪信通等知名連鎖3C賣場。從網上公布的《手機預裝付費表》看到,如果按照一臺手機的激活計算,手機軟件商付給生產廠家的價格是0.8-1元,付給代理商的是1-1.5元,到各級經銷商的價格就變成1.5-2元,而付給游走于軟件商與經銷商之間的刷機公司也是1.5-2元。
從“分贓”利潤表看到,下游環節收費略高,這是因為上游經銷商刷機之后,手機有可能被下級經銷商刷掉,而下游經銷商的刷機行為最為保險,軟件的留存率更高。手機廠商可以通過分成獲得利益,刷機團隊可以輕松通過刷機賺錢,第三方軟件開發通過激活、點擊使用向商家收取提成,于是皆大歡喜了,除了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