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到一位投身硅谷智能硬件創業潮的國內高人,Sense-U項目的創始人黃和;與眾多運動手環、手表產品不同的一點是,他想讓他們的產品面向的是家庭用戶。根據設定,具體防摔倒、矯正坐姿這樣的功能該對誰開啟,設備會根據用戶數據自動識別。這些都是sense-U的核心特色,從產品的思考邏輯來說,有其特色,現在,就是在和時間賽跑,因為市場已經熱起來了,誰跑在前面,就更有機會成為領先者。
昨天又見到一位投身硅谷智能硬件創業潮的國內高人,Sense-U項目的創始人黃和;與眾多運動手環、手表產品不同的一點是,他想讓他們的產品面向的是家庭用戶。
黃和的一位朋友通過硬件再發明(公眾號:newhard)聯系到我,說我這位硅谷回來的朋友正在做一件很不錯的智能硬件,值得一看,正好這兩天他在北京。于是我們在五道口聊起了他的sense-U項目。
提交
創始人黃和
放棄耶魯投身智能穿戴
其實介紹他的寶貝產品前,黃和更想讓我了解他對產品的理解,他本人是中科大畢業,學的就是無線射頻方面的專業。之后有機會到耶魯上研究生,很讓人艷羨的機會,但他說早在2008就有“通過無線技術將用戶身邊數據上傳到網上”的想法,這其實就是現在智能穿戴設備的核心思路。
于是放棄了在耶魯的研究生機會,轉道到硅谷,先在博通工作了3年多,期間工作之外,主要在做現在這個項目。在這個過程中,也積累了10多人的創業團隊,由早期的自己出資,慢慢開始引入天使投資。創業團隊里也出現了來自谷歌、高通、青蛙設計公司的高手。
和很多國外的硬件創業團隊一樣,黃和也將sense-U項目推了眾籌,選擇的平臺是Indiegogo,募資已經超過70萬美元。
提交
項目已經在Indeiegogo上眾籌
面向家庭的智能硬件
因為不同的需要,黃和的團隊分布在硅谷、北京、上海、深圳甚至母校合肥附近,這次回國主要是推進代工生產的事情,按照黃和的設想,產品要搶在西方的圣誕、國內的元旦前后上市。
看到黃和的sense-U產品,開始覺得有點簡單,是一款夾帶式的運動記錄儀。從外觀上你能看到的核心不同就是比較小巧,這應該是我見過的最小巧的運動記錄智能穿戴設備,同時模具工藝也不錯。
提交
另一點是,配合夾扣式的充電底座比較方便小巧,底座同時克充當無線同步的小基站。
從外形來看足夠優秀,但差異化不多,后來黃和講到這個小玩意的一些特色,我歸納為這幾點:
1、除了常規的計步器/里程等數據,sense-U可監測到摔倒動作,這是適合老人的設計。
2、另一點是,佩戴后,可以監測身體的坐姿,可以用于兒童坐姿矯正,黃和說監測誤差不超過3°。
4、最后一點是,黃和提到了基于家庭的微社交網絡的概念,可理解為2~5個人規模的小社區,比如戀人之間,家人之間形成一個小社區,佩戴sense-U后,可以通過手機看到家人的獲得的數據。
而且根據設定,具體防摔倒、矯正坐姿這樣的功能該對誰開啟,設備會根據用戶數據自動識別。這些都是sense-U的核心特色,從產品的思考邏輯來說,有其特色,現在,就是在和時間賽跑,因為市場已經熱起來了,誰跑在前面,就更有機會成為領先者。
糾結的價格
雖然黃和沒有和我談到太多的價格方面的想法,但這個問題我追問了他幾次,因為現在國內做智能硬件的國內玩家很多,有的也是在硅谷創立公司,產品則按美國成熟的模式做,有的就按國內的模式國內的價格來做,像黃和他們的團隊,產品在硅谷設計國內生產,同時賣美國和中國,價格上市很難定的,而且智能硬件很快就會殺入價格戰的血海,99元的智能手環產品也不會是什么新鮮事。
這應該是留給黃和和他們推斷需要思考的一個難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