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國內各大網站轉發了日本《讀賣新聞》的一條消息:日本政府禁用百度日語輸入法,理由是,該輸入法會將文字傳上服務器。
但被禁的其實并非百度一家,另據彭博通訊社報道,此次禁用“提醒”的發出單位——日本內閣官房情報資訊安全中心——事實上要求政府機構和大學在處理敏感文檔時,不僅不要使用百度日文輸入法,而且也不要使用谷歌輸入法和微軟輸入法。
日本政府為什么突然發出通知禁用百度、谷歌和微軟輸入法?表面的原因新聞已經透露,涉嫌泄露機密。但真相或許并非如此。
首先,百度、谷歌和微軟三家的輸入法都使用了云計算,也確實是靠服務器支持。云輸入法的最大好處是方便、準確,同時彌補了手機端存儲和計算能力的不足。
例如谷歌在介紹其輸入法的說明:“使用 Google 輸入工具在網絡中的任何位置輕松地輸入所選的語言,會記住您每次進行的更正,并提供一個自定義字典,用于收錄新增或不常見的字詞和姓名。在輸入過程中,您可在80多種語言和輸入法之間無縫切換。”很顯然,谷歌深為自己的輸入法而驕傲。
再看微軟的廣告:“微軟云計算開創新一代工作模式,建立靈活高效的現代辦公基礎,Win8.1內置的微軟拼音輸入法加入了云候選功能,借由云計算的力量為您提供更準確的候選,幫您更高效的輸入。”使用過微軟日文輸入法2013 beta的用戶,都說非常好用。
至于百度的云輸入,在日本市場上同樣很牛。自2006年底百度進入日本市場以來,一路順風,在與日本最大移動運營商NTT DOCOMO成立合資公司的同時,成功推出了無線搜索服務,收購了日文手機輸入法“Simeji”,即今天的百度日文輸入法,目前在日本擁有約200萬用戶,強勁的發展勢頭已讓日本本土輸入法運營商倍感壓力。
可以肯定地說,云輸入法不僅是一項非常先進技術,而且非常成熟,代表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在中國市場上,幾乎所有輸入法運營商都有云服務器和云輸入功能,至今也未發生任何涉及隱私侵犯之類問題的案例和舉報。
更可能的原因是保守的日本政府是在保護本土產業的落后。
我們不能不承認,日本是一個創新型國家,否則,一個彈丸之地何以養活1億多人,還能那么富裕!但是,我們也要看清日本人的另一副面孔,在掠奪別國優質資源的同時,對外技術交流一直是頑固的保守態。試想,日本在中國建立那么多合資公司,又有哪一樣核心技術轉讓給了中國?
近年來,因釣魚島問題,中日關系處于緊張狀態,日本政府越來越保守,對來自中國的優勢產品,自然要嚴加防范。日本政府禁用百度、谷歌和微軟輸入法,實在是別有用心。
互聯網時代,中美兩國已是全球兩強,美國有谷歌、亞馬遜、Facebook,中國有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在2012年按市值排名的全球互聯網公司當中,前八名都是中美公司,其中美國五個,中國三個。日本真的很可憐,沒一家互聯網公司能在全球掛上號,甚至根本就沒有一家很像樣的互聯網公司。
移動互聯網即將進入4G時代,日本雖然在基礎設施建設處于領先地位,也有docmo,softbank,ntt等幾家大公司,但設備供應商一直沒有形成氣候。在日本,移動設備市場幾乎全是蘋果和三星的天下,夏普和索尼都奮力抵抗過,日本政府也力挺了索尼,但結果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眼看著中韓產品風靡全日本土,只能徒喚奈何。
網絡時代,日本高打不過美國,低打不過韓國,而在互聯網服務領域,又夾在中美之間,面臨更大挑戰,前景堪憂。現在,安倍政府為了保護國內互聯網產業,發出禁用云輸入法的警告,雖然有利于本土互聯網產業,但只會更加弱化日本互聯網公司的競爭力。這種拙劣的行為其實很可笑,一個以創新著稱的國家,竟然抵制和禁止外來的創新技術,怎么看都是缺乏氣度和眼光的虛弱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