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視浪潮興起,網絡電視與智能盒子爭相入場。有人將之形容為繼PC、移動終端之后的第三個終端——客廳終端——的入口之戰。其與另外兩個終端的區別在于,屏幕更大,多人共享。
電視與盒子在同一個市場中拼殺,是典型的“大”、“小”之爭。筆者認為,未來會有多個因素影響市場走向,短期內盒子或占優,但雙方未來份額的大小將取決于增量市場的用戶習慣。
市場分化為三大勢力
網絡電視也好,盒子也罷,其核心價值都是為客廳的大屏幕加上智能化模塊,使大屏幕可以與更多內容和功能發生連接。這些內容可以分為三類:來自iPTV/iCNTV內容供應商的視頻內容;基于安卓APP實現的功能拓展;與更多設備連接實現的跨屏內容傳輸。
這塊戰爭中,來自不同產業鏈的企業形成三個陣營:擁有主要平板電視市場份額的老牌電視機廠家、擁有內容和龐大用戶數的視頻網站、擁有研發和制造能力的IT數碼設備和機頂盒廠商。前者以TCL、創維、海信、康佳為代表,中間主要有快播、樂視,后者有小米、九洲、華為等。

三種勢力中,電視機廠商更傾向于一體機的路線,機頂盒廠商和IT類廠商傾向于盒子,擁有內容的網站則大小通吃,兩頭押注。不同的產品策略,大多與企業的市場營銷能力相匹配。
硬件思維還是互聯網思維?
當前,眾多企業當中存在著兩種思維方式:硬件思維傾向于獲取利潤,而互聯網思維更側重占領用戶,這決定了企業對定價和內容運營的態度。
電視一體機偏重功能性,電視機廠家往往把此類機型定位為高端機型,以提升產品售價,成為電視機廠家重要的利潤來源。小米和樂視顯然看到這當中存在的巨大價格空間,以互聯網思維采取了低定價策略,迅速在市場中嶄露頭角。
盒子功能大多向平板電腦看齊,功能強大,內容豐富,比較容易加內容和應用。部分產品通過開放ROOT權限方便用戶刷機,以繞開內容上的封鎖,帶給用戶更多挖掘硬件潛力的空間。偏執者如快播小方,更號稱要把它打造成客廳電腦。因為偏IT屬性,盒子的定價往往都比較低,購買決策簡單,更為適合已有電視機的存量用戶。
當前,網絡電視和智能盒子的硬件部分仍然處于快速升級換代的階段,這使得用戶出于產品生命周期的原因考慮,會偏向于盒子。電視一體機銷售加價明顯,生命周期長,智能部分容易過時;盒子屬于輕硬件,售價低,盒子售后和維修的成本也更低,可以像平板電腦一樣2-3年更新換代一次,丟棄了不會覺得浪費。
運營能力決定用戶體驗
兩種產品都有機會,但能先培養出有利于自己的用戶習慣,就能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目前來看,網絡電視和智能盒子在功能上差異并不是特別大,特別是在視頻內容上,因為必須接入持有互聯網電視運營牌照的供應商,主要集中在CNTV、百視通手里,內容普遍同質化。
對于盒子來說,外觀上的差異化相對容易實現,比如快播小方采取特立獨行的方盒子外觀,目前正在銷售的產品采用全鋁底座,而此前快播也曾表示將會推出純銅底座。根據快播小方的產品硬件構成,決定了其在外觀方面其實有更多的材質可能,比如土豪金,甚至是采用木質外殼也都是可以實現的,而且也可以增加產品的噱頭。
應用和操控方式,也成為差異化的機會。快播小方更傾向于“客廳電腦”的全功能思路,內置了豐富的游戲功能,并支持多達7種跨屏傳播協議。除了快播自己研發的smartplay協議,可以讓用戶更好的使用快播自己的播放器進行投屏外,還可以支持widi、wimo、dlna以及airplay等6大無線傳輸協議,是目前業界多屏協議支持最全的,而且對widi的支持是目前業界最領先的。在操控方式上,快播小方推出“空鼠”遙控器,具備體感遙控功能,可以用來玩內置的小游戲。“空鼠”同時支持語音搜索視頻,這是一個不錯的創新,可以解決用戶輸入上的痛點。相比之下,樂視因為把更多精力放在了電視上,在盒子的研發上相對要慢一拍。
不可忽視的第三方力量
雖然產品上存在著相對優勢,但盒子想要超越網絡電視,渠道和用戶觸達能力成為不可忽視的第三方力量。畢竟中國的幾大電視巨頭占據了市場的主要份額,在終端上更為強勢。盒子在地面終端主要依靠IT渠道,覆蓋面遠不如電視企業,擁有龐大用戶群體的互聯網企業則有較強的用戶觸達和轉化能力,這個是目前其他盒子都不具備的先天優勢。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政策和內容。當前無論網絡電視還是盒子,都只能通過指定的播控平臺接入網絡視頻內容。如果未來政策放松,允許這些硬件接入更多網絡內容,擁有內容平臺的產品,將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快播和樂視相對輕松。當前,快播擁有130萬小時影視節目資源,其中超過50萬小時的內容為高清節目,愛奇藝擁有11.4萬部超清劇集,這些將會成為未來拼搶用戶的重要砝碼。
當前,客廳“入口”還只是一個空中的大餅,是個看得見吃不著的未來。搶占市場實地的戰斗不會停止,擁有后續獲利能力的企業會走得更遠,相信最終獲勝的,一定會是采取互聯網思維運營的企業